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海昌外志

海昌外志

八卷。明谈迁撰。谈迁(1594-1657),浙江海宁人,原名以训,字观若,又字孺木。初为诸生。好审古今治乱,熟于掌故,后入史馆,潜心于明史研究,积数十年心血,著成《国榷》,又著《北游集》、《枣林集》。对地方文献征集考订十分重视,视为国史重要资料之一。他对方志理论也有阐发,认为方志导源于《周官》外史所掌四方之志,其后历朝历代多有纂修。主张方志编纂须广征博收,力求资料丰富翔实。只有“穷搜僻采”,方能达到此要求。由于修志“权衡人物之间,易生怨谤”,故主张修方志者必德才兼备始胜任,修志“非笔陋者”所任。海昌即浙江之海宁县,以吴有海昌郡,故名。《海昌外志》作于崇祯年间,抄本不分卷。第一为地志,分六目,有沿革、形胜、山水、都鄙、风俗、物产;第二为食货,分五目,有户口、田赋、课程、徭役、监利;第三为职官,分四目,有令佐、师儒、杂秩、武弁;第四为建置,分六目,有城郭、公廨、泮宫、祠庙、邮梁、寺观、第五为选举,分五目,有甲科、乡举、明经、封荫、荐辟;第六为人物,分十一目,有儒林、忠直、文苑、宦绩、高行、孝友、隐逸寓贤、方伎、烈女、玄释;第七为丛谈,分四目,有祥异、古迹、丘墓、佚事、第八为艺文,分二目,有典籍、遗文。谈迁为著名史学家,熟悉历史典故,此书体例较善,内容载述较完备,考订也精审。现有明崇祯二年(1629)纂,清顺治四年(1647)增补康雍间抄本,旧抄本,清抄本,民国抄本,抄本。

猜你喜欢

  • 直隶通州志

    二十二卷。清王继祖修,夏之蓉纂。王继祖,汉军正红旗人,举人,乾隆十五年知通州,二十二年离任。夏之蓉(1698-1785),字夫裳,号醴谷,晚号半舫,江苏高邮人。清雍正四年(1726)举人,官盐城教谕,

  • 清爱堂石刻

    六卷。清刘墉书。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文正公刘统勋之子。乾隆辛未进士,官至礼仁阁大学士,谥文清。刘墉书法魏晋,后专从赵孟頫,中年后自成一家,笔意古厚,貌丰骨劲,超然独出

  • 张忠烈公年谱

    ①一卷。编者不详。谱主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官至兵部尚书。永历十三年(16

  • 中庸大义

    一卷。王树楠(详见《中庸郑朱异同说》)撰。是书要旨,以《中庸》一书,何为孔子之语,何为子思之语,古今传注,不为分别。读《中庸》应先明于此。书中有先引孔子之言,而引申其义的;有先倡明其义,后引孔子之言以

  • 诗学权舆

    二十二卷。明黄溥编。明有两个黄溥。其一浙江鄞县(今宁波)人。著有《简籍遗闻》。此黄溥,字澄济,自号石崖居士,江西弋阳人。生卒年不详。正统年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是书兼收各体,各为注释。书中分为名格、

  • 代言录

    一卷。明杨士奇撰。杨士奇(1365-1444),明江西泰和人。名寓,号东里,以字行。早孤力学,授徒自给。建文(1399-1402)初,召入翰林院充编纂官,修《太祖实录》,寻试吏部第一。永乐(1403-

  • 嬾真初集诗选

    八卷。清张用天(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张用天字用六,号诚庵,娄县(今江苏昆山)人,生卒年均不详。本集刻于乾隆甲子(1744),用天作序。其诗气体匀整,而捶字往往未坚,句法亦多沿袭。该书《四库全书总

  • 本朝名媛诗钞

    六卷。清胡孝思辑。胡孝思,字抱一,平江(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是集为清代妇女诗歌总集。选录清代前期的妇女诗歌,计入选作家五十七人,诗三百余首,凡六卷。卷二为五言古诗,卷二为七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

  • 遵生八笺

    一名《雅尚斋遵生八笺》。十九卷。明高濂(生卒年不详)撰。高濂字深甫(《四库提要》为深父),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万历间名士,能诗文,撰有传奇《玉簪记》、《节孝记》,前者流传甚广。另有诗文集《雅

  • 张文毅奏稿

    八卷。清张芾(1814~1862)撰。张芾字黼侯,号小浦,陕西泾阳人。道光士。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工部侍郎。咸丰二年(1852)授江西巡抚。次年,奉命守九江。太平军攻占九江后,革职留任,退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