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藏真
八卷。明陈甫伸(生卒年不详)。此帖收录书迹自唐迄元共十家,刻于明崇祯年间。其卷陈甫伸,生平不详。一为钟绍京,卷二为褚遂良、陆柬之,卷三为蔡襄、苏轼,卷四为蔡京、黄庭坚、米芾,卷五为米芾、米友仁,卷六、七、八皆为赵孟頫书。陈甫伸一向以精于鉴赏自命,且该帖又经董香光审定,但其中却仍杂有伪迹,如米芾的《萧间堂记》、米友仁的《兰亭序》、赵孟頫的《桃源图诗》等。除此之外,其镌刻之精美,可与《玉烟堂法帖》相比美。有明渤海陈氏本。
八卷。明陈甫伸(生卒年不详)。此帖收录书迹自唐迄元共十家,刻于明崇祯年间。其卷陈甫伸,生平不详。一为钟绍京,卷二为褚遂良、陆柬之,卷三为蔡襄、苏轼,卷四为蔡京、黄庭坚、米芾,卷五为米芾、米友仁,卷六、七、八皆为赵孟頫书。陈甫伸一向以精于鉴赏自命,且该帖又经董香光审定,但其中却仍杂有伪迹,如米芾的《萧间堂记》、米友仁的《兰亭序》、赵孟頫的《桃源图诗》等。除此之外,其镌刻之精美,可与《玉烟堂法帖》相比美。有明渤海陈氏本。
十六卷。清徐嘉(1833-1913)撰。徐嘉字宾华,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同治举人,官昆山教谕。徐嘉幼时学诗,其学前辈潘德舆论诗之说,有人评论其诗:“作品本于天性。其中年以后之作,多沉雄悲壮,有似元好
四卷。清张文豹、梁廷佐纂修,董兴祚增修。张文豹,湖广麻城人,岁贡,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知县。梁廷佐,邑教谕。董兴祚,正白旗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知县。旧志修于明崇祯间,其详不可考。康熙间
四卷。清林春溥(详见《开卷偶得》)撰。《古书拾遗》是林春溥的一部杂考之作,因古代典籍往往因故散佚,但其零章断句,尚有存者,故搜集残篇遗文,以成此书。全书主要搜集《易》、《书》、《周礼》、《诗》、《竹书
一卷。宋姜夔(生平详见《白石词集》辞目)撰。是集为毛晋《唐宋六十名家词》中所刻,凡三十四阕,较康熙五十三年(1714)陈撰刊本少二十四阕。毛晋据《花庵词选》中所辑录,仅增〔湘月〕一阕,〔点绛唇〕一阕。
十卷。《年谱》一卷。清沈维鐈(约1777-1849)撰。沈维鐈,字子彝,一字鼎甫,号梦酴,浙江嘉兴人。嘉庆进士,五任学政,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工部左侍郎。少时曾受学于鸳湖
三卷。明胡居仁(1434-1484)撰。胡居仁,字叔心,号敬齐。余干(今属江西)人。以布衣而终。胡居仁曾师事吴与弼,而醇正笃实,乃过其师。其一生以讲学为业。认为“气之有形体者为实,无形体者为虚;若理则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此书首题门人潘鸣时述,书末又有潘鸣时跋。其实是唐枢所作以示潘鸣时之书。共十八条,具论古今学术、法制之可疑者,因此以“疑谊”为此书之名。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但语言
四卷。清李因笃撰。李因笃(1661-?)字子德,更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县人。明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强行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以母老多病上疏辞归。工诗文,长于音韵训诂。与李容、李柏齐
六卷。清倪景模撰。倪景模字载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本书缺《泰誓》上至《梓材》十三篇。倪景模在其自序中说:“得晋陵昆庭陆氏《尚书汇纂》,颇称简尚,已复补入蔡传字解更加修节,俾初学口到即了如指掌,童
一卷。《遗稿》 一卷。清万梦丹(生卒年不详)撰。梦丹,原名品匊,字篆卿,江西省德化人,安徽知县万兆霖五女,翰林院编修蔡殿齐之妻。本吟稿、遗稿共辑诗七十二首。今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嫏嬛别馆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