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湛渊静语

湛渊静语

二卷。元白珽(1248-1328)撰。白珽字廷玉,号湛渊,晚号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人灭宋,以安丰县丞召之,拒不仕元,在家读书十七年。中年以后出游中原,至大都(今北京),以李衍荐受任为太平路儒学正,修建天门、采石二书院。不久,转常州路儒学教授,升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迁淮东盐仓大使,再迁兰溪州判官。致仕后居杭州西湖,专事著述。有《湛渊集》等著作。白珽家于西湖,有泉自竺山汇于其门,湛然下见白石,若隔一膜,白珽爱之,取名湛渊,因以自号。有客来访,皆坐榻就渊,侃侃而谈,大而天地之高厚,细而品汇之化育,至于圣贤之大训、古今之明戒、日用之小物,以及滑稽诙谐等,无所不谈。谈后随笔记录,以备遗忘。白珽风漂尘转,走南北半天下,所闻日益广,得说日益多。其友人周暕将其说整理成编,定名为《湛渊静语》,所收十不一二。后又残缺,仅存二卷。全书杂记诸事,内容广泛,多有可取,如,开卷所载宋理宗赐林希逸诗一篇,为厉鄂作《宋诗纪事》所未收,可补史传之缺。辨饶双峰论《供范》五行一条,颇有心得。记汴京故宫,尤为详备,足资参考。又载倪思论司马光《疑孟》一条,谓王安石援据孟子大有为之说,欲神宗师尊之,故司马光著此书,以明《孟子》未可尽信。其说未见他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王安石喜好《孟子》,自作《孟子解》,其子王雱与其门人许允成皆为之注释。盖唐以前《孟子》皆入儒家,至宋代乃尊为经书,元丰末年又追封孟子为邹国公,建庙邹县,皆王安石所为。白珽谓司马光《疑孟》实由王安石异议相激而成,确为新论。书中亦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谓“皎然铜碗”为《龙吟歌》咏房琯事,诗家未有引用者,不知李贺《昌谷集》中实有假龙吟歌:谓“匡谬正俗”为颜真卿作,不知实出颜师古;文中子李德林一条,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之语;辨常仪占月一条,也是史绳祖《学斋占毕》之说,不免疏舛或因袭。大体看来,可取者为多,足资治文治史者参考。今传本主要有《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武林往哲遗箸》、《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许氏六种曲

    清许善长(1823-1889以后)撰。许善长,字季仁,别号玉泉樵子,又号西湖长,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咸丰二年(1352)优贞生,六年(1856)授内阁中书。官至江西建昌府知府、信州知府。其祖父许宗

  • 鄱阳遗事录

    一卷。宋陈贻范撰。陈贻范字伯模,天台(今属浙江)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官至宗正丞。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事迹。范仲淹曾在鄱阳(今江西波阳)任职,有善政,百姓为之立祠

  • 从今文孝经说

    一卷。明虞淳熙(详见《孝经迩言》)撰。是书无序跋。虞氏征引诸书会及古文孝经者,录其所作驳语于其下,凡十六条。大旨拾司马贞余唾,不过征引稍广。是书缺乏新意,却对《古文孝经》持有成见,语多武断,诚不足取。

  • 铜梁县乡土志

    三卷,清夏云程等纂修。夏云程,邑人。《铜梁县乡土志》光绪三十一年(1905)抄本,共三卷。首载学部所颁例目,其宣示意旨,略为奏定学堂章程。所列初等小学堂学科,于历史则讲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之事

  • 希腊志略

    七卷。未著撰者姓名。英人艾约瑟(Joseph,Edkins)译。书七卷。卷一,溯希腊人初始,分十五节叙述。卷二,比罗地上古诸事,分二十一节叙述。卷三,雅底加上古诸事,分二十一节叙述。卷四,约年背叛并波

  • 湛渊遗稿

    三卷。补一卷。元白珽(1248- 1328)撰。珽字廷玉,号湛渊。杭州(今浙江杭州)人。与仇远齐名。任常州路儒学教授、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晚年卜居杭州西湖。明成化《杭州府志》载珽著《湛渊集》八卷。《文

  • 五礼驳

    不分卷。晋孙毓(生卒年不详)撰,清王谟辑。孙毓,字休朗,北海平昌(今山东安丘县西南)人,长沙太守。案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云:“晋豫州刺史孙毓为《毛诗评注》,又案《隋书·经籍志》经部,著录《毛诗异同评

  • 祐山文集

    十卷。明冯汝弼(约1545前后在世)撰。冯汝弼,字惟良,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工科给事中,知大仓洲。著有《祐山杂记》(已著录)。是集为汝弼文集。凡十卷。所录

  • 搜神记

    二十卷。干宝(?-336)撰。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新蔡县)人。他是东晋初著名史学家,以才学著称,召为著作郎。元帝时任佐著作郎、领国史,因家贫求为山阴令,后迁为始安太守、散骑常侍,干宝少时勤学苦读

  • 尔雅直音

    ①二卷。清孙偘撰,偘字步陶,江苏高邮县人。是编列陆德明《音义序》于卷首,次为例言,附以乾隆乙卯(1795年)自识,次为总目。正文析《释诂》至《释乐》为上卷,《释天》至《释畜》为下卷。此编为便初学,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