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甘泉县志

甘泉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吴鹗峙、王熙泰修,厉鹗等纂。吴鹗峙,山东沾化人。举人,乾隆三年任甘泉知县。王熙泰,盖州(今辽宁盖县)人,乾隆七年知甘泉县事。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举人、浙江词派重要作家。著有《辽史拾遗》、《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樊榭山房集》、《东城杂记》等。清雍正九年(1731),析江都县西北境地置甘泉县,1912年复并入江都县。1956年由江都县析置邗江县后,其大部分属地隶邗江县。此志为甘泉设县后第一志,由吴鹗峙创修,志稿未就去任,后由继任者夏江张宏运完稿,也未及付梓而去任,王熙泰来知甘泉,对原稿校雠增损,于乾隆八年刊刻成书。此志卷首为序、凡例、职名、目录、图式;卷一建置沿革、星野(附祥异);卷二形胜、疆域、城池;卷三山川、河防、水利(附坡塘);卷四风俗、物产;卷五赋役(户口)、军政、盐法;卷六世纪、封爵;卷七学校、职官、廨宇;卷八选举(附封荫);卷九名宦、祠祀;卷十寺观;卷十一至十二古迹、冢墓;卷十三至十四人物、忠节、孝友、笃行、文苑、武勋、隐逸、戚畹(附百年人瑞)、寓贤、方伎、仙释;卷十五列女;卷十六碑碣、经籍;卷十七至十九艺文;卷二十丛缀。此志体例仿朱彝尊《日下旧闻》例,广采史书典籍,不加增损,并注所引书名,间加按语以附己意。碑碣门之设,开扬州志书之先河,收录杨吴浔阳公主石碑墓志铭文,可资了解杨行密变乱之事,及其世氏情况。物产门目,详述了扬州琼花种种奇异及传说,并附历代名人琼花赋记。有清乾隆八年(1743)刻本。

猜你喜欢

  • 海亭集

    四卷。明郑普(约1575年前后在世)撰。郑普,字汝德,号海亭,福建南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云南府知府。是集有文三卷,皆应酬之作。诗一卷,仅二十余首,据王慎中所作墓志称,郑普精于经学。

  • 史评辨正

    四卷,清黄鹏扬撰,作者生平事迹见前《读史吟详》条。《史评辨正》一书取历代史评,论断其是非。每条之前都先列出前人之语,其次再申明作者自己的看法观点。书前自序所论评史中有“三病”、“四宜”等说,颇为切中历

  • 周易参同契

    三卷。传说东汉魏伯阳(生卒年不详)撰。魏伯阳,一说名翱,字伯阳,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市东)人。据晋葛洪《神仙传》记载,魏伯阳本为高门贵家子弟,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不知。后与三个

  • 周易参义

    十二卷。元梁寅(生卒年不详)撰。寅字孟敬,新喻(今属江西)人。元末明初经学家。世业农,家贫。寅自力于学,淹贯百家。元末召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推

  • 易学汇说

    一卷。清丁泽安撰。丁泽安详见《易学节解》。全书分三章。第一章论图书,第二章论蓍数,第三章论易学,其观点与《易学三编》同。可视为《易学三编》之续。有《自得斋易学》本。

  • 剑草

    一卷。明熊明遇撰。明遇,字良孺,进贤(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四十三年擢兵科给事中,旋掌科事,上疏极陈时弊,被劾与东林党通,出为福建佥事,迁宁夏参议。崇祯元年(1628

  • 古欢室诗词集

    四卷。清曾懿撰。曾懿,字伯渊,华阳(今四川成都东南部)人。生卒年不详。嫁袁幼安。曾懿少颖慧,工书画,善诗词。是集卷首有序五篇。卷一《浣花集》,乃浣花草堂闺中所作;卷二《鸣鸾集》,乃鸿案相庄,鹿车同挽,

  • 南华真经新传

    二十卷。宋王雱(1044-1076)撰。王雱字元泽,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人,王安石之子。王雱博学多识,不到二十岁就已著书数万言。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熙宁四年(1071)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

  • 老子化胡说考证

    一卷。近人王维成撰。王维成,其人不详,撰有《老子化胡经考证》一卷。关于老子入西戎化胡之说,由来已久,但具体起于何时,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此说约起于东汉,渐成于魏晋之际,定型于晋以后。经南北朝及隋唐,每

  • 辨学遗牍

    一卷。明时意大利人利玛窦(详见《乾坤体义》条)撰。此书是利玛窦和虞淳熙讨论释氏之书,以及辨莲池和尚《竹窗三笔》攻击天主之说汇辑而成。利玛窦力排释氏,所以引来学佛者起而相争,利玛窦则反唇相击,各持一悠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