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疫疹一得

疫疹一得

二卷。清余霖(生卒年不详)撰。余霖字师愚,桐城(今属安徽)人。少业儒,攻科举,屡试不第,遂攻医学。博览医书,长于治疗疫病。因父染时疫,为群医所误,乃发愤著书立说。见当时治疫所用不外伤寒之剂,因研读本草,见石膏性寒,有解肌表热、胃热、泻实热之功,乃恍然大悟,试用石膏重剂治疗瘟疫,取得良效。后游京师,时值瘟疫流行,用石膏治之,活人甚众。余氏积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专论热疫斑疹,热疫不同于一般热病,疫疹亦不同于一般疫病,故治法也有其独特之处,而热疫斑疹,交相传易,病同症同,故其治亦同。余氏对疫疹证治颇有发明,而自谦“千虑之一得”故以名书。上卷论疫疹病源、症状辨认,阐述运气主病,肯定病从口入;下卷论述疫疹差后诸症及治疗方法,疫疹诸方析义。以为治疫不宜表下,主张重用石膏以清热毒为法,并提出疫疹形色的鉴别辨治。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论斑疹,论治疫,论治疹,论疹形治法,论疹色治法,论发疮,论妊娠病疫,论闷证,论疫疹治验等。后附“疫疹条辨”共七十条,前五十条为热疫正病、正治之法,重点通过清瘟败毒饮一方,随证加减;后二十条是疫后调理法。余氏认为“火者疹之根,疹者火之苗”,故立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为疫疹的治疗大法。余氏为温疫治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创制的温疫治法亦为后世所沿用。有乾隆五十九年(1794)手抄本、乾隆年间原刻本、光绪五年(1879)刻本、光绪二十六年(1890)坊刻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孔氏志怪

    四卷。晋孔氏撰。不知何许人。《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作《志怪》,四卷,注孔氏撰。《旧唐志》同。《新唐志》入丙部小说家类。此书多记鬼怪异事,其中也有不涉及怪异色彩的内容,如写钟会与其从舅荀济北用

  • 奚囊广要

    十三种,十四卷。明洪詹溥辑。洪詹溥字子美,钱塘(今江苏杭州)人,生平事迹失考。《奚囊广要》又名《奚囊杂纂》,共收书十三种:《田家五行》二卷,题作田舍子窦元礼速撰;《物类相感志》一卷,题作吴潜坤居士姚奢

  • 俨山纂录

    见《俨山外纪》。

  • 盐亭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邢锡晋修,胡光琦纂。胡光琦,曾任盐亭县知县。盐亭旧志编纂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主其事者为县令董梦曾。仅二十余年,胡光琦复为此志。盖张松孙守潼时,于志乘别具苦心,郡志既成后,复以次逮

  •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言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忆之莫矣。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 春秋左氏传地名补注

    十二卷。清沈钦韩(详见《春秋左氏传补注》)撰。钦韩博闻强识,曾作《裴氏三国志注释地理》八卷、《水经注疏证》四十卷,对古今郡县废置沿革素有研究。此书是对《左传》地名的研究专著,对先儒旧说有所补正,特别是

  • 天籁集

    一卷。清郑旭旦辑。郑旭旦之生卒年月、籍贯仕履及主要著述均不详。此集共收辑流行于浙江地区的儿歌四十八首,内容比较健康,句法短俏,节奏明快,通俗流畅、天真活泼,有不少篇幅反映了当时当地的一些民间风俗习惯。

  • 卦爻遗稿演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小引,乃是其子所作。说其父对《易》多有论说,没有完书,其子才类次成编,而间附己说于后。其自称叫“觐”的,就是其子之名,而姓则不可考。书中每一卦为一篇,在每爻下都列中正应三义,而

  • 了翁易说

    一卷。陈瓘(1060-1124)撰。陈瓘,字莹中,自号了翁,学者称了斋先生。北宋南剑州沙县(今福建沙县)人。为官屡与权要相悖,仕途不达。少好读书,笃学有识,为人谦冲,语不苟发。《了翁易说》又名《了斋易

  • 大学古本旁注

    一卷。明王守仁(1472-1528)撰。守仁字伯安,绍兴余姚(今属浙江)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世称阳明先生,其学称“阳明学”或“王学”,著有《王文成公全书》。《大学》一书载于《礼记》。唐以前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