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经补证凡例

礼经补证凡例

不分卷。附容经类纂凡例,无卷数。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井研县)人。清光绪进士。历任龙安、绥安府学教授,尊经书院襄校等职。曾师事王闿运。专治今文,其学凡六变。康有为撰《新学伪经考》,深受廖著《知圣篇》、《辟刘篇》的影响。戊戌政变后,吴郁生督蜀学,知康说源出于廖,乃劾其离经叛道,逞臆说经,革职交地方官管束。入民国,长成都国学专门学校甚久,后兼高等师范、华西大学教授。著有《六译馆丛书》。平认为《仪礼》在庠序中传授,贵在简易。十七篇录要起例,本末已经具备经言大略。润泽在人,因而,发凡起例,欲学者在本经记传以外,凡是杂见两戴及他书,都取附各篇之下,其并非全篇者,也依类采入。例如,《丧服》为经中主要篇目,则择取大传小记间传服问三年丧问丧服四制等篇,附在其后。另外,前人专门相传,其记最多,也汇辑左后,以便考寻。又如《祭礼》,只是详述享尸,而祊祭迎主于堂荐毛血之仪都被省略,于是,择取《礼记》诸文补充其仪节。《昏礼》先祖后配,则据据《左传》对其加以增补。考察其体例,大都依据朱子《仪礼经传通解》,立法并非不善。只是平不信《周礼》,认为典制之事,不得名礼,不以《周礼》五礼名目为然,这是其蔽端。平又认为贾子之容经,是礼经之纬,欲习仪者,应当由容开始,因而把容经传记附在《仪礼》之后。凡戴记所有说仪容专篇,取为通论外,有散文脱节,凡系说礼与仪容者,对其加以通辑,并拟区分为四目十一门。案:《汉书·儒林传》云,鲁徐生善为颂,孝文帝时以善为颂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延襄,襄其资性善为颂,不能通经,延颇能,未善也。襄也以颂为大夫,官至广陵内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户满意柏生单次,都是礼官大夫,而瑕邱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诸言为倾者,由徐氏。颜师古注云,颂读与容同,是则善为容仪,本来也是礼家专门之事。平认为容经与礼经相经纬,其说并非虚妄,这也是治礼者所应当研习者。此书有《六译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续修乡宁县志

    十五卷。清冯安澜修,崔钟淦纂。冯安澜,浙江山阴人。光绪初年任乡宁知县。该志始修于安澜,稿初具,安澜去职,李义铭继任知县,遂重新删补,光绪七年(1881)告成。《续修乡宁县志》光绪七年刻本。该志全盘承袭

  • 嵩崖尊生全书

    见《嵩崖尊生书》。

  • 扪虱新话

    十五卷。北宋末南宋初陈善(生卒年不详)撰。陈善字敬甫,又字子兼,号秋塘,福州(今福建福州)罗源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卷首门人陈益序称,陈益自入乡校即闻先生大名,后从其游,成为弟子,知道陈善著有《窗间纪闻

  • 经义管见

    一卷。清饶一辛撰。饶一辛字冶人,南城人。此书成于雍正三年(1726)。共有七个图说,周易统天旋卦赋一,说卦传论一,纳音五行论一,古今本得失论一。对于周子太极图、邵子先天图多有攻击驳斥,而饶一辛自己造的

  • 尔雅音图

    三卷。不著撰人名氏。按郭氏《尔雅注序》云:别为音、图,用祛未寤。考《隋志》载《尔雅图》十卷,注云:郭璞撰。梁有《尔雅图赞》二卷,郭璞撰,亡。所谓“图赞”者,当止有“赞”而无“图”,故止二卷。《新唐书·

  • 骆丞集

    四卷。唐骆宾王(619-687)撰。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文学家,官至礼部,兼东台详正学士,艺文令。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幼年聪颖,七岁即能赋诗,博得神童的美

  • 忠义水浒传

    见《水浒传》。

  • 辍耕录

    三十卷。明陶宗仪(详见《国风尊经》)撰。又称《南村辍耕录》。作者隐居时,常亲自耕作,休息时于树下摘取树叶作笔记,写好贮藏盆中,十年而成此书,故名《辍耕录》。此书内容较庞杂,凡元代社会典章制度、掌故文物

  • 席上腐谈

    二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席上腐谈》),又作《席上辅谈》。俞琰曾撰有《周易集说》、《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等书,元代都已附刻印行,而《席上腐谈》一书,不见元代刊本,所以世人多不知有

  • 经济文辑

    三十二卷。明陈其愫(生卒年不详)编。陈其愫字素心,浙江余杭(今杭州)人。此编选明代议论之文。分圣学、储宫、宗藩、官制、财计、漕挽、天文、地理、礼制、乐律、兵政、刑法、河渠、工虞、海防、边夷十六目。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