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或问

礼记或问

八卷。清汪绂(详见《周易铨义》条)撰。绂有《六礼或问》十二卷已著录。书首有吴引孙《序》“光绪三十一年以新疆布政使署巡抚乞病归卒”。《序》言,“学以育才,而才以莅事而事治。今人首尚科举,乃判学与事为两途,而才泯,生不识耰锄,长不习时教,嚣嚣然非今而是古。先生故于《月令》,首称吕氏,以为仿佛先王之典,有敬天勤民之志,其中良法美意,有足为后王法者,以破后生执滞之惑。其他辨析精审,折中至当,大要皆归于可行。夫先生生当盛世,味腴求道乃其言。若深有悲于王泽这不下究,而民隐之不上达,诚有见夫古圣哲王,所以经国理民者,成法具在。而承学者,乃昧昧焉未之或知,而岂容己于言”等等。末题“光绪丙申四月,同郡后学吴引孙,福茨甫,谨序”。汪氏有《礼记章句》、《曲礼》诸篇,皆为注释此忆。又摘取大意,设为问答,以别疑明是,可见汪氏勤《礼》甚笃。但也有可咨议者,如《曲礼》极言之尤所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而为养正作圣之基”。上、下二册,详密深醇,以冠《礼记》之首。诚然不可不知类似释《王制》谓“齐鲁初封,皆非百里之俭”。引《鲁颂》及《左传》为证,反复考核经传,终不能肯定《孟子》、《王制》而反否定《周礼》。所云“制田以待封”,此必无之理。唯《汉文移》“淮南王,为城阳王,此虚淮南之国,以待封厉王之子”。如《月令》,谓“先秦儒者之书,而吕氏攘之。”《后汉书·鲁恭传》云,“《月令》周人之书。”皆有特识。唯《礼运》谓“出于黄老,故有大同小康之说”。而不知大道为公,选贤与能实为“郅隆之治”。此外于《学记》、《乐记》、《缁衣》各篇,颇致赞美。至《丧服》、《四制》一篇云,“不言制度之详而撮言大意,与上数篇(按指《聘义》诸篇,同出一手,”并言《竹义》、《礼智》、《丧服》之制,要归于此。其论精粹纯正,令人服膺备至。研究《礼》经,不可或缺参考。此书有《双池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说原

    十六卷。明穆希文(生卒年不详)撰。穆希文字纯文,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此书成于万历十四年(1586)。十六卷,分原天、原地、原人、原物、原道术五部。杂采事迹,亦间有论断,其体例在类书和说部文献之间。多

  • 庸闲斋笔记

    八卷。清代陈其元(生卒年不详)撰。陈其元字子庄,官至江苏道元。此书以杂记掌故、旧事、考订史事、典制等为主要内容,其中记载的前人佚事及清代掌故有一定参考价值,另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古书版本评议、官制评议等

  • 高平县志

    ①十卷。清范绳祖修,庞太朴纂。范绳祖字克武,河北热河(今承德热河)人,出身贡士,顺治十年(1653)任高平知县。在任政绩甚优,见本书循吏类。顺治年间,奉上檄,重修邑志,范绳祖聘庞太朴主其事,周咨周度,

  • 顽石庐经说

    十卷。清徐养原(1758-1825)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清(今德清县)人,经学家。精于三礼,宗郑玄之说而多所发明,兼通六书、古音、历算、舆地、氏族之学。阮元任浙江巡抚,延请他校正《仪礼》。亲

  • 孝经解纷

    一卷。无名氏撰。是书不主经传之说,也不从他本分章。只就有“子曰”及“故”字为断,无“子曰”及“故”字者则就有结证处为断。书共分二十二章,又分为四段。首章总提,引诗一证,为第一段。二三四五章即申念祖修德

  • 灌江备考

    一卷。清王廷珏撰。王廷珏,钱塘(今杭州)人。雍正间任成都水利事宜,博搜有关水利碑记之文,辑录十数余篇,而成是书,以备治水利者之参考,故曰灌江备考,又曰灌江定考。乾隆间刻印,共一卷。其谓天下之水发源于昆

  • 汀州府志

    四十五卷,首一卷,清曾日暎修,李绂纂。曾日暎,字艺田,江西南昌人。乾隆十三年(1748)任汀州府知府。李绂,临川人,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曾日暎任知府后,以志乘自明崇祯十年修后一直未修,于是开局重修

  • 石刻补叙

    二卷。宋曾宏父撰。曾宏父,字幼卿,自称风墅逸客。庐陵(今属江西省)人。此书虽远引石经及秘阁诸本,但自述其所集《风墅帖》则特详,凡所收录,皆有典则,为藏书家所少见。清朝初年,朱彝尊得射渎抄本,并为之作跋

  • 黎氏家集

    十二种,三十六卷,附刊四种,六卷。清黎庶昌(1837-1897)编。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廪贡生,曾为曾国藩幕僚。光绪二年(1876),任驻英国参赞,后兼任驻法国、西班牙等国参赞。光绪七年(188

  • 政学录

    五卷。清郑端撰。郑端,字司直,直隶枣强(今属河北)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江南巡抚。本书仿吕坤《明职》体例、内容而作。主要记述清代中央及地方各级机构的职掌、法规,以备各级官员参考采用。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