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易读

礼记易读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是《礼记》的简编本,为举业而制定。书首有序(曰志远堂主人题)。序云:“《礼记》四十九篇,除《大学》、《中庸》,其四十七篇,统计实九万三千七百五十七字。诸家多有撰本。然或失则太繁,或失则太简。且便于读者,不详于解,详于解者,又不便于读,难得善本。故初学通习五经至《礼记》则束手。兹斟酌繁简之间,共选四万五千九百一十五字,视全文尚未及半,而经之菁华,已卒于是。加以字音旁注节旨,注未足者,于顶上补之,名曰《易读》,诚初学之珍本。读者先熟此,复通诸全经,亦盈科后进之之一道云云。”作者于序中言明创作意图。《礼记》自明以来,士子趋重举业,于《丧礼》、《丧服》诸篇文字均束之高阁,《曲礼》中诸篇文字,间或涉及“丧礼、丧服”,亦多作删削。是书对《檀弓》、《三年问》中涉及“丧礼”文字未曾全删,而《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三年问》等篇则所录太少。《奔丧》、《问丧》、《服问》等篇,则无一字。亦如明代以来以举业为目的撰述《礼记》者之风格。是书为清中叶以后一时流行之本,有专诵此者,有就全书照此钩工而读者。诸经文字中,以《左氏春秋》及《礼记》最繁琐难读,唐人谓之大经,清代亦有撰《左传》易读本,与《礼记易读》遥相呼应。考《礼记易读》全书,撰书人有一定学识水平。如书首序后,首列唐《礼记正文》孔颖达之说,次列《隋书经籍志》所载,及宋程子朱子之言。皆能粗略探源溯流,采撷精华,自非无知无识之人所能做到。每篇首释篇名,多据陈澔《集说》,又如《王制》为汉文令博士作,《月令》是吕不韦集之类,皆采汉儒旧说。其他解释,则多从陈澔《集说》。此书以义理为宗,考据亦有一定份量,但不是作者着意追求的。作者不著己之名姓,是顾虑因删经而被指责。实则此注经之法肇始于明代,清人不过沿袭而已。举业盛行时,此书风行一时,流传甚广,足见书之简约精审,易读实用,颇得众人喜爱,有一定价值。此书有光绪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骈字类编

    二百四十卷。清张廷玉(1672~1755)等奉清圣祖之命编撰。张廷玉字衡臣,一字砚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雍正时,初立军机,与鄂尔泰同为军机大臣,政务繁忙,但张廷玉强记慎密。所以清世宗非常欣

  • 夹漈遗稿

    三卷。宋郑樵(1104-1162)撰。郑樵,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居夹漈山,谢绝人事。喜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其书方离去。赵鼎、张浚等名臣皆敬重他。

  • 书记洞诠

    一百六十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生平见于《宛雅》辞目。杨慎曾编成《赤牍清裁》一书,自《左传》至六朝,仅八卷。王世贞增益之,讫于明代,为六十卷。本书仍遵杨慎之旧,起周、秦迄陈、隋,凡长篇短幅,采录无遗,卷

  • 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

  • 留台奏议

    二十卷。朱吾弼、李云鹄、萧如松、孙居相同编。朱吾弼,事迹见《朱子奏议》。李云鹄,字黄羽,内乡人。万历壬辰(1592)进士。萧如松,字鹤侣,内江人。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今属山西)人。万历壬辰进士,皆官

  • 潜邱札记

    六卷。清阎若璩(《详见《尚书古文疏证》)撰。阎若璩出生于太原,曾寄居山阳。《尔雅》称:晋有潜邱。《元和郡县志》称:潜邱在太原县南三里。若璩取“潜邱”以名其书,有无忘故乡之意。此书传世本有二,一是山阳吴

  • 国秀集

    三卷。唐芮挺章编。芮挺章生卒里贯均未详。诸书称为国子进士,盖太学生者。活动于唐玄宗时代。前有旧序,称此书编于天宝三年(744),共选作者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宋元祐间曾彦和跋云:“名欠一士,诗增一篇”

  • 澄江集

    清陆次云(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陆次云,字云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不遇。后任河南郏县知县、江苏江阴知县,颇有政声。著有《八绂绎史》、《八纮荒

  • 性理大中

    二十八卷。清代应撝谦撰。应撝谦见《周易应氏集解》。此书是作者把自己所撰的《性理大全》一书加以修订、增改而成,全书主要是阐述列举儒家关于“心性”、“命理”方面的内容,卷首摘录了“阴阳性命”的论述,于卷末

  • 南岳图志

    一卷。明吴懋材撰。吴懋材,生平不详。南岳志,明时已有数种。吴懋材以其卷帙浩繁,篇什冗富,不便随身携带,因摘其大要,汇为一编。《南岳图志》乾隆刻本,共一卷。兹篇删削旧志多有不当处,应芟而未芟者甚多。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