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等韵切音指南

等韵切音指南

一卷。撰人不详。清劳乃宣《等韵一得·外篇》云:“考后一书(案指《等韵切音指南》)二十四图,与刘氏《切韵指南》二十四图大略相同,惟次序不同。与刘氏为一家之学。”这部韵图是改并刘鉴的《切韵指南》而成,与刘书一样分十六摄,列二十四图。各图的格式及列字也与刘书一致。此书与《切韵指南》的差异,罗常培《通志七音略研究》归纳为七点:(1)韵摄次第不同。《切韵指南》以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曾梗流深咸为序;《切音指南》则以果假梗曾通止蟹遇山咸深臻江宕效流为序。(2)各摄之开合口不同;《切韵指南》以止、蟹、臻、山、果、假、宕、曾、梗九摄各有开合二呼;以通、江、遇、效、流、深、咸七摄为独韵。《切音指南》改江摄为开口;改效、流、深、咸为开口;改通、遇为合口。(3)唇音开合口之配列不同。(4)正齿音二三等之分划不同。(5)止摄齿头音及唇音之等第不同。止摄齿头音“资雌慈思词”等十九字,《切韵指南》原在四等,《切音指南》改列一等。(6)入声之系统不同。《切韵指南》蟹摄合口三等屋韵之“竹畜逐”,《切音指南》易以术韵之“黜术”,足证[-k][-t]两尾已混而不分。(7)字母之标目不同。《切音指南》一方面因袭《切韵指南》传统,在分四等、保存三十六字母、保留[-m]尾各韵和入声各韵等方面,都是对中古语音的保留,与清代实际语音不合。另一方面,它也根据清初的实际语音进行部分改革,对语音变化有所反映。是书载于《康熙字典》卷首。

猜你喜欢

  • 书品

    一卷。南朝梁人庾肩吾(487-551)撰。庾肩吾,字子慎,一字慎之,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庾肩吾自幼天资颖慧,八岁即能赋诗,后成为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庾肩吾初为晋安王国常侍,曾奉王命与刘孝威等共

  • 后汉书补注

    二十四卷。清惠楝撰。惠楝,作有《周易本义辨证》,已著录。《后汉书补注》中只标所注的句子,书中以范晔作《后汉书》史事为主,杂引诸书,考究训诂,引证史实。采集群书编辑成书。把列传分为上中下三卷,为《后汉书

  • 经传释词续编

    二卷。清孙经世(详见《惕斋经说》)撰。按陈金城所撰经世传称,经世见王引之《经传释词》,因而撰成《释词附录》八卷。现本书只有二卷,大约是刊印此书时有所删并,而把《释词附录》改为《经传释词续编》。本书卷一

  • 问义轩诗钞

    二卷。《胜草》一卷。清庄纶渭(约1757年前后在世)撰。庄纶渭字对樵,号苇塘,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定海县知县。著有《问义轩诗钞》。是集为庄纶渭亲手编定。凡二

  • 华谭新论

    一卷。晋华谭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华谭字令思,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东?)人,官至散骑常侍,赠光禄大夫金章紫绶。事迹具《晋书·本传。《本传》云,三十卷,名曰,《辨道》。《隋书·经籍志》云,梁有《新

  • 汉书正误

    四卷。清王峻(1694-1751)撰。王峻字次山,号艮斋,江苏常熟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乾隆十六年(1751)卒,年五十八岁。《汉书正误》卷首自序中说,“暇读

  • 南征纪略

    二卷。清孙廷铨(1613-1674)撰。孙廷铨初名廷铉、字枚先、道相、沚亭,益都(今山东青州)人。明崇祯进士,入清后官至秘书院大学士。著述甚丰,除本书外,尚有《颜山杂记》、《汉史亿》、《归厚录》、《琴

  • 读淮南内篇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此为鸿庆《读诸子札记》之第四种。鸿庆校《淮南子》,参考了王念孙《淮南内篇杂志》、俞樾《淮南内篇平议》等书,共校订一百七十六条,如在《俶真训》篇中,有始者一节,引

  • 西峰谈话

    四卷。明茅元仪(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茅坤之孙。生卒年均不详。官翰林院待诏,曾改授副总兵官。茅元仪著作宏富,有《嘉靖大政类编》等多部。《西峰淡话》一书

  •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

    十一卷。清康有为(1859-1927)撰。康有为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门生尊为南海先生。近代著名思想家、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他自幼受理学熏陶,青年时从学于广东名儒朱九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