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三卷。元李道谦(1219-1296)撰,附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 一卷。元朱象先(生卒年不详)编撰。李道谦,全真道士,字和甫,号天乐道人,赐号玄明文靖长乐真人,夷山(今属河南开封)人,二十四岁时拜全真道士于志道为师,深受器重,居于终南山重阳宫五十余年,提点陕西、四川、等地道教。撰有《七真年谱》、《甘水仙源录》、《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筠溪集》等。朱象先,号一虚子,元道士,传说于至元己卯年(1279),朱象先曾往礼终南全真祖庭,至楼观台,据北周精思法师韦节撰、唐尹文操所续的《楼观先师传》(即《楼观先师内传》已亡佚),节录而编《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一卷、《古楼观紫云衍庆集》三卷。传说终南山楼观为尹喜故居,老子曾在楼观台讲述《道德经》,所以道士李道谦称祖庭,朱象先称说经台。李道谦所撰《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先述白玉蟾遇仙人经过及出家与王重阳、李灵阳三人结茅为庵同处于刘蒋村数年,“心地圆通,大得其妙”,又及白玉蟾预知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皆为全真弟子)四仙前来等事,再述李灵阳等全真教三十七人传记。其书所述,虽未免荒诞之语,然其所记全真教诸人事迹颇详,为后世研究全真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史料。书后所附朱象先《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是朱象先据《楼观先师传》节录尹轨、杜冲、王子年、梁谌、梁筌等三十人,又增入关尹喜、尹文操、尹志平、李志柔、韦节等五人;共三十五人,各为一小传,传后各作一赞而成。书中所记有汉以前人物事迹,多出于神仙传记或传说,今多已鲜见,也实为研究道教史的重要史料。此书《道藏》本后,接有朱象先《古楼观紫云衍庆集》,其内叙述古楼观的由来及历朝修建改名等事,述及关尹子结草为楼、观星望气,故名楼观之说。此书内容与《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的内容很有关联,所以《道藏》本将此书紧列于《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之后。《四库提要》所据之本未及此书实是遗憾。现存明《道藏》本、《重刊道藏辑要》本,清《四库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困学纂言

    六卷。明李栻(生卒年不详)撰。李栻,字孟敬,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此书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李栻为肥乡知县时所刊。共六卷,分十二门,即:曰

  • 本草崇原 侣山堂类辨

    《本草崇原》三卷,《侣山堂类辨》二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高世栻辑。因本书以《神农本草经》为经,故名。张氏研究医学,必详明本原且以轩岐、仲景为归。认为《神农本草经》“词古义深,难于

  • 谈薮

    一卷。旧本题宋庞元英(详见《文昌杂录》)撰。此书《宋史·艺文志》及诸家书目俱不载,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让》考:此书记南宋宁宗、理宗两朝事,而庞元英是北宋神宗元丰中人,作者之伪不言自明,大概是明代人假托。

  • 呼伦贝尔志略

    一卷。民国程廷恒纂修。程廷恒字守初,江苏昆山人,清末至民国初,供职东北。著有《抚顺县志》、《宽甸县志略》等。民国十年,任呼伦贝尔善后督办兼交涉员。其于工作之余,悉心搜讨,闻见所及,辄笔书之。不久又于署

  • 易触

    七卷。清贺贻孙撰。贺氏字子翼,自称水田居士,江西永新人,明代诸生。该书原无传写本,清咸丰初年由贺恢募资刊刻,始流传于世。此书由作者自序,内容虽多据前人所言,但诠释详明,发挥透彻,绝非简单的抄袭。作者认

  • 清华斋赵帖

    十二卷。清姚士斌及其孙姚学经集刻。其中姚士斌刻前八卷,姚学经续刻后四卷。姚士斌、姚学经,生平见《白云居米帖》。清乾隆庚戌(1790)钱大昕在《序》中,记述了该帖的完成经过,并给予较高评价。姚士斌曾收集

  • 经典释文考证

    三十卷。卢文弨(详见卢文弨录《五经正义表》条)撰。唐著名经学家陆德明(详见《经典释文》条)撰《经典释文》一书。清《四库全书提要》称“残膏剩馥沾溉无穷者也”,但清《四库全书》所收为“通志堂刻本”。清何焯

  • 香溪集

    二十二卷。宋范浚(生卒年不详)撰。范浚,字茂名,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绍兴中,举贤良方正,因秦桧柄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此集二十二卷。为其门人高梅所编,其侄端臣所刊行。

  • 春秋纬汉含孳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汉含》、《春秋汉含孳》。说孔子作《春秋》,为汉制法,获麟为汉家受命之瑞,预示刘季继起为王,汉室孳生,故名《汉含孳》,旧有宋均

  • 校经室文集

    六卷。《补遗》一卷。清孙葆田(1840-1911)撰。孙葆田字佩南,山东荣成人。官合肥知县。其治狱精詧,不避权贵,亢直声闻天下。然又以文人兼循吏、勤撰著、重友朋名世。有《孟子编略》、《岁余偶录》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