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群经冠服图考

群经冠服图考

三卷。清黄世发(生卒年不详)撰。黄世发,字弱中,晋安(今福建闽侯县东北)人。是书略以郑氏释礼,于弁服皆有通例,而散在诸注,读之茫无端绪,故仿李如圭《仪礼释宫》之意以类相比,使成条贯,自序称乾隆四十七年(1782)秋书于宁阳之云龙讲院,则其成书之时与地也。是书分《元服》、《衷服》、《杂服》三卷,附图三十一。今核其文,似未足于其意相符。如云“延在上裹在下”,又云“纮属于武垂其两端”,立文皆不审谛。又引《左传》疏云“纮缨皆以组为之”,又引江慎修云“缁布冠用布,玄冠黑僧”。案“屈组为纮”,语出郑注,“玄冠用僧”,本于董巴、司马彪,考事不求其源,乃下引《左传》孔疏及江慎修说。其《首服篇》中疏失若此类者尚很多。《衷服》《杂服》两篇亦宜视此。又《首服篇》以冕弁冠为次,独于皮弁、韦弁述其用事所宜,若冕与冠则略而不言。《衷服篇》首明服章,次明朝服深衣之等,于弁服又从省,详略殆无准则,是又体例之未善也。然亦有数事,颇见识见,其谓冕旒之数,天子皆十二,诸侯皆九,以下悉准礼器,更无差降,义与黄度,王应电、宋绵初、孔广森、孙诒让同,足以正旧说而贻后嗣,功亦不可没也。福建治三礼者,同时有林乔荫撰《三礼陈数求义》三十卷,是书尝引其说。二家之书,其自序皆署乾隆四十七年,而黄氏成书稍晚,后来亦无征引其说者,或脱稿而未印行,或印行而流行未广欤?是书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浙江嘉兴刘氏嘉业堂有抄本。

猜你喜欢

  • 乐书

    ① 一卷。后魏信都芳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信都芳字玉琳,河间(今河北河间一带)人,少时明算术,兼有巧思,后为安丰王延明召入宾馆。二人抄集古今乐事为《乐书》,延明南奔,芳乃自撰注释。《北史·艺术》有传

  • 盐政志

    十卷。明朱廷立撰。廷立,字子礼,号两崖,通山(今属湖北省)人,嘉靖癸未进士,早年受学王守仁,督北畿学政时提倡正学,精于藻鉴,人称朱夫子。官至礼部右侍郎。著有《盐政志》、《马政志》、《家礼节要》、《两崖

  • 书影

    十卷。明末清初周亮工(1612-1672)撰。周亮工字元亮,一字缄斋,号栎园,学者称栎下先生,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明崇祯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明亡后,降清,官至福建按察使,康熙八年被劾革职,下狱。《

  • 亢仓子注

    九卷。唐何粲(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撰,明黄谏(其人不详)音释。《亢仓子注》,又称《洞灵真经注》。此书旧本题何粲撰,不著时代。据唐柳宗元《读亢仓子》称“刘向、班固录书无《亢仓子》,而今之为术者,乃始为之

  • 南齐文纪

    十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于酬答之文,参错附录,及误载前代册诰,与诸编略同,而体例尤为琐碎。如:

  • 绛雪园古方选注附得宜本草

    《绛雪园古方选注》三卷,《得宜本草》一卷。清王子接(生卒年不详)撰。《绛雪园古方选注》又名《十三科古方选注》。书主方书。《得宜本草》又名《得意本草》、《绛雪园得宜本草》。本草类著作。王子接字晋三,清代

  • 温热论 幼科要略附叶案存真

    《温热论》一卷,《幼科要略》二卷,所附《叶案存真》二卷。清叶桂(详见《临证指南医案》)撰。《温热论》成书于乾隆十一年(1746)。为叶氏口传心受的经验心得,实为叶氏临床经验的结晶,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

  • 尚论持平

    二卷、析疑待正二卷、事文标异一卷。清陆次云(生卒年不详)撰。陆次云字云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后任河南郏县知县,一生著述很多。著有《湖壖杂记》一卷、《八紘译史》四卷、《译史》四

  • 思辨录辑要

    三十五卷。清陆世仪(1611-1672)撰。世仪字道威,号桴亭,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尝从刘宗周问学。明亡,隐居讲学,历主东林、毗陵、太仓诸书院。著有《宗祭礼》、《三吴水利志》、《书鉴》、《诗鉴》

  • 郑敷文书说

    一卷。宋郑伯熊撰,伯熊字景望,生卒年不详,两浙路永嘉(今属浙江省)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官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卒谥文肃。考伯熊官秩,不曾直敷文阁,或疑伯熊卒后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