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群经大义述

群经大义述

一卷。王舟瑶(详见《经学讲义》)撰。此书又题“经学讲义第二编”,盖相对初编而言。全书分篇论说,分为通变、自强、合群、天人、进化、新民、古今、道德、明伦、嫁娶、学校、教育、原儒、礼乐、大同、君民、集议、惩惰、义利、公私、经权、矫制、复仇共二十三目,其中“道德、明伦”又分上下,则共二十五篇。自序称所言多与现世情状相联系,因为六经既为圣人经世之书,那么士子通经,当求经世致用。篇中还引东西学说相印证,认为六经所言是天下公理,公理则中外适宜。其考察时事,以寓针砭,常援古书经义证之,正是“六经皆我注脚”。在“道德篇”,谓国民道德欠进步,一是由于老庄破坏,二是由于陈义太高,三是由于取士不重德行。又谓诸经多言私德,少言公德,并非放弃公德,而是公德必以私德为基础。这些见解甚新。书中亦有不足。如“天人篇”中,说多牵强;“集议篇”,尤嫌附会;“原儒篇”引证不实;“复仇篇”,无所取义。其他篇中,也有驳杂肤泛之言,可谓瑜瑕并陈。《群经大义述》有活字印本。

猜你喜欢

  • 天目山斋岁编

    二十四卷。明吴维岳(1514-1569)撰。吴维岳,考丰(今浙江安吉县)人,字峻伯。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累官至右都御史,巡抚贵州。为“嘉靖广五子”之一。本集共二十四卷。皆其读书天目山时吟咏唱和

  • 刘舍人遗集

    四卷。清刘子雄(1857-1889)撰。刘子雄,字健卿,德阳(今属四川省)人,光绪优贡,举人,授内阁中书舍人。曾就读于王闿运门下。颇得张之洞的赏识,著有《刘舍人遗集》。是集为刘子雄诗文别集,凡四卷,卷

  • 大学衍义补

    一百六十卷。明邱浚(1420-1495)撰。邱浚字仲深,琼山(今海南海口)人。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精熟典籍,著有《家礼仪节》、《邱文庄集》、《投笔记》等。此书为补南

  • 冠图

    一卷。作者不详。是书前无序后无跋,主要记载历代冠制。考查其书内容,实为顾孟容之《冠谱》,所以抄袭剽窃者另立新名,并隐去作者姓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列为存目。

  • 阴符经解

    ①一卷。旧本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此书始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录为《集注阴符经》一卷,题太公、李筌、杨晟等十一家注,无集撰者姓名。宋人研究著录《阴符经》,据十一家注

  • 旧业堂集

    十卷。明凌儒撰。凌儒字真卿,别号海楼。江苏泰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历官永嘉令、御史,山西屯盐都御史。卒年八十。凌儒为官直言敢谏,又力主改革弊政。曾建言放宫人、远阉宦、免操军等

  • 濯缨余响

    二卷。明朱东阳撰。东阳明末人,生卒年均不详。字清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以布衣终。该编共有五言古诗三十二首,七言古诗三十六首,五言律诗二十八首,五言排律二首,七言律诗二百一十三首,五言绝句十首,七言

  • 钟山札记

    四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生平事迹详见《龙城札记》。此书为作者归田后,掌教南京钟山书院时所著。全书以考订经史为主,杂记诸文,体例与《龙城札记》大体一致。书中校勘、考订多精确可信,间有失检之处。《续修四库

  • 王端毅文集

    九卷。明王恕(1416-1508)撰。王恕,字宗贯,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正统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卒谥端毅。著有《王端毅公奏议》、《石钟山志》、《玩易意见》(已著录)。此集系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

  • 鲁望集

    十二卷。明袁尊尼(1523-1574)撰。袁尊尼,字鲁望,江苏吴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山东提学副使。此集纯为七子之体,故王世贞序极称之。其诗多属朋友间问答,自我感怀之制,格局皆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