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能改斋漫录

能改斋漫录

十八卷。南宋吴曾(生卒年不详)撰。吴曾字虎臣,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应试不第,绍兴十一年(1141),献所著书,补右迪功郎,后历敕令所删定官、右承奉郎、宗正寺主簿、太常丞、吏部郎官、工部郎中等,后出知严州,致仕卒。吴曾博学多才,经史百家无所不读,一有心得,随笔记之,以成此书。全书以类相从,共分事始、辨误、事实、沿袭、地理、议论、记诗、谨正、记事、记文、方物、乐府、神仙鬼怪等十三类,类下分条记述,共二千余条。对史事、名物制度、诗文典故等征引繁富,考证颇详。因吴曾记诵渊博,“故援据极为赅洽,辨析亦多精核”(《四库全书总目》)。但因其党附秦桧,为众论所不满。刘昌诗《芦浦笔记》曾摘其舛误十一条,又称其《比事》门(今本已无比事之名)多所漏略。赵彦卫《云麓漫钞》亦摘其中论“佛法与天地并原”一条,为所学之诬妄,并称诟訾前贤不少。吴曾依附秦桧,书中对桧事多有记载,如孙仲鳌贺秦桧诗、曾惇上秦桧书事十绝句等,皆胪载无遗,因为时人及后人诟病。然此书征引博洽,考证大体精核,当时虽恶其人,而诸家考证之文,则不能不征引其说,广为传播,与洪迈《容斋随笔》几乎不相上下。《四库全书总目》谓“置其人品而论其学问,弃其瑕类而取其英华”,该书“在南宋说部之中,要称佳本。则亦未可竟废矣。”当为公允之论。此书成书后不知何时刻版,周辉《清波杂志》谓其书记荆王元俨戏剧批判及宗室子好尚之僻诸事,有论其不该记载者,因被旨毁版。盛如梓《恕斋丛谈》又载,当时有知麻城县郑显文者,遣其子郑之翰赴御史台论吴曾事涉讪谤,结果,吴曾、郑显文被各降两官,臣僚不满,交相上奏,乃罢黜郑显文,送其子汀州编管。后京镗爱其书,始版行。两书记载不一,不知孰是。然元初以来刊本久绝,确为实事。后明人从秘阁抄出,其书乃传。秘阁抄本原缺首尾二卷,焦竑家藏传写之本遂以第二卷和第十七卷各分为两卷,以补足其数。后传本各异,或分卷各殊,或分类次序颠倒,或并为十五卷,或以第十一卷分作两卷而并第九卷于第八卷内,或无“谨正”一类而并入“记事”类中,或多“类对”一门、“诙谐戏谑”一门等,皆因辗转缮录,不免意为改窜,所以参错百出,莫知孰为原帙。清修《四库全书》时重为整理,仍定为十八卷。今传本不一,《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丛书本为十八卷,《词话丛编》本为二卷,宛委山堂《说郛》本节选一卷。《武英殿聚珍版》及《丛书集成初编》本为十八卷,又附清孙星华辑《拾遗》一卷,为较好版本。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别出版,1987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又出版了王仁湘注释本。

猜你喜欢

  • 学易述谈

    四卷。明方时化撰。该书是时化之子方庞的听讲笔记,所以取名“述谈”,是方氏《易》学的第三种书。书中含《密义述》二十则、《名象述》十二则、《卦爻述》四十则、《凡例述》十二则。首卷之末有佛家三乘之说,可见其

  • 遂昌山樵杂录

    见《遂昌杂录》。

  • 孝经刊误

    一卷。宋朱熹(见《周易本义》)撰。该书成于淳熙十三年(1186),时熹57岁,主管华州云台观。该书取古文《孝经》分为“经”一章,“传”十四章,删旧文二百二十三字。书后有《自记》曰:“熹旧见衡山胡侍郎(

  • 正韵笺

    四卷。明杨时伟撰。时伟有《春秋编年举要》,《四库全书提要》著录。《正韵笺》,《四库全书提要·小学类存目》著录,谓是书有崇祯四年(1631年)自序,大旨以《正韵》不行于当代,故因其原本,增注于下,谓之“

  • 国朝诗抄小传

    二卷。清郑方坤(生卒年不详)撰。方坤字则厚,一字荔乡,福建闽县人,徙居建安。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由知县官至山东兖州府知府。博学有才藻,好网罗文献。该书自吴伟业、曹溶至郑燮、江浩然及其族子三才、

  • 法喜志

    三卷。明朝夏树芳(生卒年不详)撰。《法喜志》一书,以编取历代知名之人,摭其一事一语近乎佛理者,皆谓得力于禅学为内容。共择录历代学界知名人士200余编入该书。其中,韩愈、程子、周子、朱子亦罗织入之。佛教

  • 奚囊蠹余

    十八卷。明张瀚(约1550前后在世)撰。张瀚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其生平详见《台省疏稿》条。此集共十八卷。其中赋一卷,诗九卷,记一卷,杂著一卷,墓志二卷,行状、行略一卷,祭文一卷,书二卷。张瀚于万历(

  • 明季新乐府

    二卷。《附录》一卷清胡介祉撰。生卒年未详。胡介祉字存仁,号循斋,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礼部尚书衔。秘书院学士兆龙之子。康熙间官湖北佥事道。此书共六十首,皆咏明季事。每首各有小序,注其本末。时《明史》尚

  • 杭州所著书三种

    三卷。清末民国初王守恂撰。王守恂天津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年间举人,官巡警部郎中,民国年间任浙江会稽道尹,后调钱塘。三种为《阮南自述》一卷、《从政琐记》一卷、《杭居杂忆》一卷。其自记云:来杭道,时事纠纷

  • 郁华阁诗集

    二卷。清盛昱(?-1899)撰。盛昱字伯熙,号意园,清宗室,为肃亲王豪格七世孙。满洲镶白旗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由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其人通经致用,精研义理,于天文、地理、兵事、农政诸门无不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