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荀子杂志

荀子杂志

八卷。清王念孙(见《广雅疏证》条)撰。王念孙是清代小学校勘大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广雅疏证》十卷,《读书杂志》八十二卷,《志余》二卷。对各书不是全加校释,而是摘其一句或一条,考校诠释。凡立一说,必举古书,博采证据,之后才论定,故《清代通史》卷中第三篇十二章,说他所著书“最足令人信服,苟无强有力之反证,不足驳其说也。”是书为《读书杂志》第八种。念孙据卢文弨《荀子校本》与钱佃《校本异同》相校,详加考释,遂撰此书。书已付印,顾广圻复以手录吕钱二本异同示之。念孙因知吕本有刻本影钞本之不同,钱本亦有二本,不但钱与吕字句多有不同,即同是吕本,同是钱本,亦不能尽同。乃复阅详析,撰《补遗》一篇,附于书后。《补遗》略分二部,前为念孙及其子引之之说;后为顾广圻所校,可知其用力之勤矣。《王制》篇“析愿禁悍”,从《韩诗外传》作“折暴禁悍”。补遗读“愿”为“原”。《王霸》篇“两者并行而国在,上偏而国安,在下偏而国危,”谓“而国”二字衍,《补遗》谓“国在”断句,下“在”字衍。”《礼论》篇,“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以为足礼谓重礼,不足礼谓轻礼。”《补遗》谓二“足”字并“是”字之误,皆订前说之误者也。又如《非相》篇“善于后世”,引之谓“善”为“”字之误。《成相》篇,“欲衷对,言不从。”念孙谓“衷对”当为“剖衷”,未可尽据。即“成相”二字,引之谓成相者,成此治也。又荀子用语,与他书不同,如察辩对文,类法互用,念孙之言甚详,此读荀书者所不可不知也。有同治庚午金陵书局刊本。

猜你喜欢

  • 诗谱讲义

    一卷。不知作者。是编乃湖北存古学堂讲义。疏讲不依原谱次序,首列《周南》、《召南》,次列大小《雅》,次列豳《风》,再次列《周颂》,再次列王《风》,之后是《秦风》、《邶风》、《鄘风》,《卫风》、《桧风》、

  • 最乐亭三种

    十卷。清末民国初朱福清撰。朱福清字仙槎,浙江嘉兴人。生平精医药,著有《医学钳珠》一卷。丛书收书三种,有《最乐亭诗草》二卷、《鸳湖求旧录》四卷,《求旧续录》四卷。其中《鸳湖求旧录》,乃选嘉兴、秀水二县中

  • 禹贡备遗

    二卷。明胡瓒撰。胡瓒字伯玉,安徽桐城人,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江西右参政。书首有胡瓒题辞。此书本诸其父胡效才的《禹贡遗编》,又参考了彭灿的《禹贡简备》,所以本书名为“备遗”。胡效才字用甫,为明嘉靖年间进

  • 经苑二十五种

    二百五十卷。清钱仪吉(1783-1850)编。钱仪吉字霭人,一作蔼人,初名逵吉,号衎石,又号心壶、新梧,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户部主事、累迁给事中。后因事罢官,主

  • 石门集

    七卷。元梁寅(1303-1390)撰。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新余)人。顺帝至元间为集庆路儒学训导,后乞归。明初,于石门书院讲学,时人称石门先生。寅于《易》、《诗》、《春秋》、《礼记》、《周礼》等皆

  • 爱日斋丛钞

    五卷。南宋叶某撰。此书散佚,失作者之名,唯陶宗仪《说郛》题为宋叶某所撰。书中“论先儒从祀”一条,有宋度宗咸淳年号,知此书为南宋末年人所作。全书以辨析名物、稽考典故为主,凡前人笔记小说及杂史著作,如赵德

  • 丰对楼诗选

    四十三卷。明沈明臣(1518-?)撰。沈明臣,字嘉则,鄞(浙江宁波)人。卒年不详。诸生。颇有诗名。生平所作诗共七千余篇,嘱其侄子沈九畴选定为四百篇。今未见传本。是集为江苏广陵(今扬州)陈大科所校梓。共

  • 道学渊源录

    一卷。清王植(详见《四书参注》)撰。本书分别记述从祀孔庙的先贤先儒的事迹、官爵,并考其从祀时间。其文大体因袭《阙里志》诸书,无所考证。而在卷首序文中,则与朱熹、陆九渊流派争之甚力。盖王植虽倾向于心学,

  • 桐屿集

    四卷。明释·德祥撰。德祥,俗姓不详,字麟洲,号芷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初住持径山。著有《桐屿集》。据钱谦益考证云:“祥公有《题倪云林、周履道书画》云:‘东海东吴两故人,别来二十四番

  • 中庸旧文考证

    一卷。清朱日佩(详见《大学旧文考证》)撰。是书大旨,与《大学旧文考证》同。大抵援据旧文,以及近儒钱大昕之说居多。有《考异》所未及举的,如“率性之谓道”,“率”即《说文》中“”字的省写。“索隐行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