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莫如楼诗选合刻

莫如楼诗选合刻

六卷。清蒋湘培(约1809前后在世)等撰。蒋湘培,字笃因,湖南湘乡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此书为蒋湘培与其弟湘墉、湘城、湘垣合撰。湘墉,字之翰,号崇如,乾隆五十七年(1792)解元。湘城,字于蕃,嘉庆三年(1798)举人。湘垣,字师大,嘉庆十年(1805)进士。湘培兄弟四人自相师友,俱以文名,时称四蒋。“莫如楼”者,取《诗经》“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二语以名其楼,是其兄弟读书咏歌之所在。此书第一、二两卷为湘培之诗。第三卷为湘墉之诗。第四卷为湘城之诗。第五、六两卷为湘垣之诗。四蒋卒后,湘培子平甫以湘培遗命奉其父及诸叔父遗稿请新化欧阳绍洛编定。六卷《岳麓山亭》题下绍洛注语云:“此诗本二首,因首章漫漶讹错,不可辨识,故正之。”又孝洽《夜谈追录》载绍洛复平甫札云:“仆所删改尊翁及令四叔诗,或因未妥惬,或因有忌犯语,故细细检点之,免为他日文字之祸,切不可听旁言更有增入也。令四叔生平学杜,多有套用杜诗腔调处,俱概为易之。或者不察,以为此用杜腔也。不知学杜可,套杜腔调则不可,此非浅学所知,故详为阁下言之,勿听外人言,以仆为不知杜诗腔调也。”由此看来,湘培、湘垣二人之诗皆曾经绍洛删剟改窜。据绍洛《序》言,仲氏、叔氏不甚为诗,知致力有深浅之不同,故篇章之多寡工拙有异。惟湘培、湘垣年俱不永,致业未大成,颇为可惜。此本为湘墉孙益澧重刻。益澧当时巡抚广东,故卷首绍洛《序》外,又有益澧《序》。有同治六年(1867)蒋益澧刻本。

猜你喜欢

  • 唐本草

    见《新修本草》。

  • 尚书刘氏义疏

    一卷。隋刘焯(544-608年)撰,清马国翰辑。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今属河北省)人,隋代经学家、天文学家。刘焯是刘献之的三传弟子,传其毛诗学;又受《礼》与熊安生。与刘炫齐名,时称“二刘”。隋文帝时,

  • 淙山读周易记

    二十一卷。宋方实孙撰。实孙字端仲,福建莆田人,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尝以所著《易说》上于朝,入史局。著有《读书》一卷、《读诗》一卷、《经说》五卷、《读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卷、《史论》一卷、《太极

  • 江南名胜图咏

    六册。清郭立、方衷恒辑。此书不分卷。书成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高宗三次南巡,临抵江南(今江苏省)省属江宁(今南京)、扬州、镇江、常州、苏州等处名胜,颁赐御制诗章匾联,恭录敬镌,载于册首。书所载

  • 新出三体石经考

    一卷(章氏丛书续编)。章炳麟著。炳麟字太炎,浙江余杭人。博通经史,精研文字,音韵,训诂。在使传统小学摆脱经学附庸地位、成为独立的语言科学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著有《文始》、《小学问答》、《国故论衡》等。此

  • 性理群书句解

    二十三卷。南宋熊节(生卒年不详)编,熊刚大(生卒年不详)注。熊节字端操,建阳(今属福建)人,官至通直郎,知闽清具事。熊刚大亦建阳人,受业于蔡渊、黄干。为朱熹的再传弟子,嘉定进士,掌建安书院朱文公诸贤从

  • 苏子

    一卷。原题晋苏彦(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苏彦,一说魏人。苏彦曾官至北中郎参军。撰有《苏子》七卷,见载于《隋书·经籍志》,题苏彦撰,题下注称“亡”。《庚氏子抄》载此书八卷,《意林》记其书六卷,颇有

  • ■古丛刻

    十种,十一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所收为金石目录著作。金石学研究,始于宋代,当时多为据古代遗文,证经考史。近二百年,文物出土日多,金石学日见兴盛。此丛书收入刘鹗所藏甲骨,历代遗留

  • 滥竽斋遗草

    二卷。清张学鸿诗稿。其子张文达属胡九思书以刻石。张学鸿字潜斋,张文达字乐山,胡九思字子寿,号默轩。此书小楷工整,学赵松雪。其诗上卷古体,下卷近体。喜庆二十一年(1816)刻成。摹勒者陈景微,为当时刻石

  • 学易堂笔记

    一卷、二笔 一卷、三笔 一卷、四笔 一卷、五笔 一卷。明项皋谟(生卒年不详)撰。项皋谟,字懋功,自称酉山居士,嘉兴(今属浙江省)人,郑履淳之婿。著有《学易堂笔记》等。此书是项皋谟所作之札记。分为五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