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襄毅文集

襄毅文集

十五卷。明韩雍(1422-1478)撰。韩雍,字永熙,江苏吴县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除御史,擢广东副使,进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成化十一年(1475),以贪欲纵酒被劾落职。正德间,谥襄毅。事迹具《明史》本传。其诗作诗味不浓,无甚佳作。著有《苑洛集》。是集凡十五卷。明自正统以后,正德以前,金华、青田流风渐远,而茶陵、震泽犹未奋兴。数十年间,惟相沿台阁之体,渐就庸肤。韩雍当其时,虽威行两广,以武略雄一世,不屑以雕章绘句为工。而英多磊落之气,时时发见于文章。故虽未变体裁,而时饶风骨。其杂文亦高视阔步,气象迥殊。韩愈所谓独得雄直气者,殆于近之。朱彝尊《明诗集》但称韩雍有集而不著集名。所录韩雍诗一篇,又非佳作。其《赐游西苑记》、《日下旧闻》均不载。《静志居诗话》绝无一字及韩雍。殆未见其集。是集收入《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 启蒙记

    一卷。晋顾恺之(约345-406)撰。清马国翰辑。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405-418)初任通直散骑常侍。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

  • 家礼增解

    十卷。朝鲜李宜朝编。李宜朝为李縡门人,生平及事迹未详。自朱子《家礼》问世,历代都有注家,然而能详明礼制因革、洞悉常礼与变礼、阐发《家礼》精髓的实不多。李宜朝之父曾辑古今礼制,分门类附于《家礼》各门之后

  • 说文辨疑

    一卷。清顾广圻(1770-1839)撰。广圻字千里,号涧薲,自号思适居士,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嘉庆间诸生,从江声游。学问广博,尤精校勘,黄丕烈、孙星衍、秦恩复、胡克家、张敦仁等所刻书,都由他校刊,并

  • 左氏春秋聚

    十八卷。卷首七卷。清张用星(?——1782)撰。张炳南续辑。用星字联斋,一字兰坡,峄阳(今江苏邳县)人,潜心经学,尤精于《左氏春秋》。炳南原名以标,字午园,用星侄,官至明府。此书前有嘉庆二十四年己卯(

  • 文献通考节贯

    十卷。清周宗濂(生卒年不详)撰。周宗濂著有《耻亭遗书》。本书取马瑞临《文献通考》、王圻《续文献通考》,首尾编次,仍如原书的二十四门。唯有帝系、象纬、物异、四裔、节义、方外六门,因难于节录置之。其因文附

  • 雅学考

    一卷。清胡元玉撰。元玉字子瑞,号镜珠斋,湖南长沙人,尚著《春秋名字解诂》、《汉音钩沈》、《郑许字义异同评》等。是编专门考录宋以前《尔雅》著作。卷首附“自识”。正文析为五类,首为《尔雅》注十二家,次为《

  • 于少保萃忠全传

    明孙高亮撰。孙高亮字怀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已不可考。此书又名《于谦全传》,叙述明代名臣于谦的故事。作品以于谦的一生为全书线索,描写了于谦幼年、青年直至含冤而死的生活命运和遭遇。小

  • 荆南倡和集

    一卷。元周砥、马治同撰。周砥字履道,江苏无锡人。马治字孝常,江苏宜兴人。二人事迹皆附载于明史文苑传中陶宗仪传末。至正间,周砥遭乱,客居马治家;马治馆周砥于宜兴荆溪之南,随事唱和,积诗一卷,各录一帙而怀

  • 史料丛编

    初二集。伪库籍整理处辑。辛亥革命结束了清代历史,清王朝内阁大库档案也多流失于个人之手,罗振玉曾获大量残档,并据以编辑《史料丛刊初编》。罗振玉晚年退居旅顺,又约日本人松崎鹤雄与其子罗福颐,整理尚存余之残

  • 慧琳一切经音义

    一百卷。唐代释慧琳(737-820)撰。慧琳,俗姓裴,疏勒国人,幼习儒学,出家后住京师西明寺,师事不空三藏,对印度的声明、中国的训诂,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以往各家音义基础上,他更根据《韵英》、《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