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山读书记

西山读书记

六十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据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西山读书记》共有甲、乙、丙、丁四记。《甲记》言性理,兼及治道,出处。大抵本于经史格言,而述以己意。宋元之际,仅有《甲记》三十七卷、《丁记》二卷传于世,而《乙记》、《丙记》不传,故马端临《文献通考》著录此书仅为三十九卷。今传本为明刊本,甲、丁二记卷数与《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所记相同,分别为三十七卷及二卷,中间多出《乙记》二十二卷,三记相加,总成六十一卷。书前有开庆元年(1259)真德秀门人汤汉《序》,称此书唯甲、乙、丁成书,甲、丁二记先刊行,《乙记》上为《大学衍义》,已经进于朝廷,下半部未及缮写而德秀卒,故藏于家中学者未见。后汤汉从其子真仁夫处抄得,分为二十二卷,刊于福州。《甲记》自论“天命之性”至“鬼神”,各分标目,前有纲目一篇,论述编排先后顺序的用意。《乙记》论虞夏以来名臣事迹,略仿编年体,前亦有纲目一篇,称所论止于五代。而书中却止于唐代李德裕,亦属未完之作。《丁记》上卷,皆论出处大义,下卷分为《处贫贱》、《处患难》、《处生死》、《安义命》、《审轻重》诸目,与上卷互相发明。真德秀为朱熹再传弟子,学宗朱子。书中对真德秀的理学思想,有较充分的反映。如他认为,性命为义理之源,故编排在此书之首。性之发为情,而心又统领性和情,故以性、心、情三者一编之纲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三者一体而异名;仁义理智信是天爱于人而赋予的,循守仁义理智信是人的天职,否则就是违天。仁是性,爱是情。仁虽主乎爱,但其包容甚大,为五常之本。全书分类注录,自身心、性命、道德、君臣、朋友、师道、教法、小学、大学、天地、五行以及先儒传授源流,列举阐述,并征引名言绪论,皆有裨于研究南宋理学发展情况。至于“致治之法”,他在《大学衍义》中所未加详论者,则在《乙记》中加以详细阐述,古今兴衰之故,可在此犁然可睹。此书比较注重实际,不尚空言论理,史论结合,别具特色,是宋代理学中的重要著作。有《四库全书》本,各种版本的《真西山全集》均予收录。

猜你喜欢

  • 名物考

    十卷。明刘侗(生卒年不详)撰。刘侗著有《帝京景物略》。此书分二十三部,后附《物理考》、《通微志》二篇。全都是采辑类书而成。

  •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

    卷。清代释函可(1611-1659)撰。函可,为清代寿昌(在江西新城今黎川县)禅门高僧宗宝道独弟子。因其弘法而罹难,被发配到东北,于今辽宁省鞍山市附近的千山驻足,开法于千山。函可,人称“剩人和尚”,又

  • 重修两淮盐法志

    一百六十卷。清王定安等撰。见《求关斋弟子记》条。是书前有两江总督魏光熹序,具言编纂经过。以下卷一至卷十为王制,内分子目为制诏、德音、圣制、功令,卷十一、十二为沿革,内分子目历代淮鹾才略上下,卷十三至二

  • 读书正音

    四卷。清吴方震辑,同里孙溯涯重订。方震字青坛,湖南石门县人,尚著《朱子论定文抄》。卷一录经史中所见之成语,分天文、地理、人物、人事、冠服、器用、宫室、禽兽、通用诸门,逐一纠正读音;卷二录清浊疑混或同音

  • 论语熊氏说

    一卷。熊埋撰。清马国翰辑。埋不详何人。史志也不载其书,只皇疏引之。马氏因《唐书·艺文志·杂家》有熊理《瑞应图》三卷,《南齐书·祥瑞志》引熊襄说,怀疑理与襄为一人。理名而襄字。熊埋可能是熊理之误。但考皇

  • 宋史质

    一百卷。明朱洙撰。朱洙字一江,临海(今属浙江)人,正德辛巳进士。是书因宋史而重修,另创义例,大旨是以明继宋,其中,不仅将辽、金两朝列于外国,而且对有元一代的年号尽删削,重新进行排列,以明太祖之高祖追称

  • 畹兰斋文集

    四卷。清李桢(生卒年不详,)撰。李桢,清末叶人。其人甫三十而绝仕进之意,以岁贡生老。善古近体诗,然不多作,尤工时文。除本书外,著有《说文逸字辩证》。《畹兰斋文集》多属作者光绪年间的著述,收论说、考证、

  • 毛诗正韵

    四卷。清丁以此(1846-1921)撰。以此字竹筠,山东日照县人。年十八从许翰学,专攻音韵训诂。三十一岁始治毛诗,以古音读毛诗,教授子弟。著有《毛诗正韵》,《韵例》。是书参考王念孙、孔广森二家之说,将

  • 经典释文

    三十卷。唐陆德明撰。陆德明(550-630)名元朗,字德明,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仕陈为左常侍。入隋为秘书学士,迁国子助教。唐贞观中拜国子博士兼太子中允,封吴县男。从周弘正学,善言玄理,精经

  • 中衢一勺

    七卷。清包世臣(1775-1855)撰。清包世臣,字慎伯、诚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等。安徽泾县人。嘉庆举人,官江西新喻知县,因劾去官。晚年寓居江宁。工书。有《艺舟双楫》、《小倦游阁文集》、《管情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