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藏全图附说

西藏全图附说

不分卷,清嵇志文纂。嵇志文(?——1896)字庚楼,浙江德清县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品,指分四川,洊保候补知县。光绪元年(1875)加捐同知衔接管拉里粮务,随后调裹塘。光绪十二年(1886)驻藏大臣文硕奏调入藏任察木多粮务,十四年(1888)随驻藏帮办大臣升泰赴印,办理藏印边务。因与继任藏臣龃龉,故解职追赦,迨鹿传霖督蜀,派其办理瞻封事宜,事竣旋卒。此文为嵇志文在藏时考西藏地形,手绘一图,并附以说明。今图已佚,仅存附说一篇,其卷首有泰所跋云。首记西藏沿革,次分水陆两路。陆路为后藏布鲁克巴、哲孟雄、廓尔喀、雪岭、俄罗斯国界藏印分界、三十九族、察木高德尔格特三岩观角江卡桑昂曲宗博窝乍了瞻封霍尔五族王树巴塘襄塘,分地述其概要,以及番人性情之异点;水路为雅鲁藏布江、恒河、黑水、澜沧江、金沙江、雅龙江、溯其源流,述其曲折,惜太简略。

猜你喜欢

  • 孤臣述

    一卷。明末许令渝(生卒年不详)撰。令渝,浙江海盐人,崇祯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明亡后返归故里,未几而卒。著有《容庵存稿》三卷。该书述其自崇祯十六年(1643年)至永历二年(1648年)五年间所亲身经历

  • 易经儿说

    四卷。明苏浚(详见《周易冥冥篇》条)撰。该书墨守朱子《本义》,不逾分寸。内容有“讲”,诠释文句;有“意”,推阐大旨;有“总论”,概括一卦之纲领;又有“旁法”,用一二语标题,然后解释。该书专为科举之学而

  • 重修襄垣县志

    ①十卷。清袁良修,杨彬、刘纂。袁良字万贞,号利亭。山东禹城县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四十二年(1703)任襄垣县知县。在任期,清廉自矢,爱民课士,惠恤有方,绅衿商民,会刻石记德,载入本志艺文

  • 诗经质疑

    一卷。清代朱霈撰。朱霈,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霈言读诗论世,必求其情事之有合,不可为古人所欺。故是书多自出新解。如谓《刈葛》非后妃之事,国君夫人祖衣象服,亦非污亵之具,盖太姒于服成之时,作为诗歌,以诲三

  • 通变

    见《易通变》。

  • 诗薮

    十八卷。明胡应麟(1551-1602)撰。生平详见《笔丛》辞目。本书凡内编六卷,分古、今体各三卷;外编六卷,以时代编次;杂编六卷,分遗逸、闰余各三卷,皆其评诗之语。胡氏作此书时,王世贞尚在人世,大抵奉

  • 书说

    ①三十五卷。宋吕祖谦(详见《古周易》)撰。该书库书题为《增修东莱书说》,与《天禄琳琅书目》续编著录宋刊巾箱本同。《总目》题作《书说》,与库书不相应,与宋刊本亦不符。《东莱书说》原仅十卷,说解《尚书》,

  • 论语义疏

    二十卷。清马时芳撰。时芳字诚之,号平泉,又号见吾道人,禹州(今河南禹县)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副榜。其学以陆王为正宗,尤重于诚意慎独。是书大意为圣人立言之旨乃人涉身处世义理之权衡。《义疏》不守汉

  • 陕州直隶州续志

    十卷,首一卷。黄璟修,庆增、李本和纂。黄璟,广东南海县,籍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监生,光绪十八年(1892)以祥符县知事来署州事。庆增字余青,汉军镶黄旗人,国子监典簿。李本和,顺天通州(今北京

  • 永安县次志

    十七卷。清张进 修,屈大均纂。张进,宣府前卫(河北宣化)人,监生,康熙二十四年(1685)知县。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能诗善画兰,著有《翁山诗外》、《文外》、《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