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译书事略

译书事略

一卷。英国人傅兰雅(1839-1928)撰。1861年东来,任香港圣保罗书院院长,1865年转任上海江南制造局编译处编译。1875年主编发刊《格致汇编》。1896年赴美,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学教授。著有《中国教育名录》、《中国留美学生获准入学记》等书。此书编辑起因是同治七年(1868),江南制造局设翻译馆,请傅兰雅等人翻译西方书籍,共译成书百余种。故有人写信给傅兰雅询问翻译馆设置源流,译书方法,翻译名词及所译书目,于是作者在光绪六年(1880)撰写此书以答复众问。此书共四章:第一章为“论源流”,言及翻译馆的设置,介绍了江南制造局中徐寿、华衡芳在设置中所起的作用等。第二章为“论译书之法”,大意为译书要首先重视译书名,其次据书名的中心意思来译全篇。译书名要点有三条:一是用中文已有的名字,二是设立新名,三是作中西名目字汇等。第三章为“论译书之益”。第四章为“论译书各数目与目录”,凡是翻译馆内外所译的书籍,都详细地列入其中。此书对了解清末西方文化输入的梗概有一定帮助。有《格致汇编》本。

猜你喜欢

  •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三卷。元李道谦(1219-1296)撰,附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 一卷。元朱象先(生卒年不详)编撰。李道谦,全真道士,字和甫,号天乐道人,赐号玄明文靖长乐真人,夷山(今属河南开封)人,二十四岁时拜全

  • 防海新论

    十八卷。原题布希理哈撰,英国傅兰雅口译,金匮华衡芳笔述。希理哈始末不详。傅兰雅(1839-1928)为英国传教士。咸丰十一年(1861)被英国圣公会派至香港担任圣保罗书院校长。同治二年(1863)被清

  • 鸾鎞记传奇

    二卷。明叶宪祖(1566-1641)撰。叶宪祖字美度、相攸,号六桐、桐柏、槲园外史、紫金道人、槲园居士,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新会知县,考选入京,左迁大理寺评事、工部主事,因不附

  • 满汉合璧薛文清公要语

    二卷。明薛瑄(?-1464)撰。谷中虚辑,清富达礼翻译。薛瑄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永久十八年,乡试第一人,明年,成进士,宣德中为御史,正统初,举为山东提学佥事。内召大理寺左少卿,因逆王振,为其党

  • 四书臆说

    十二卷。清李锡书撰。锡书字见庵,山西静乐(今山西静乐)人。是书卷一说《大学》,卷二说《中庸》,卷三说《论语》、《孟子》,卷四、卷五、卷六泛论,卷七、卷八说孝、说道、说心、说理、说气、说性、说情、说才、

  • 秘书四十八种

    见《艺苑捃华》。

  • 体独私钞

    四卷。清代黄百家撰。黄百家字主一,余姚(今属浙江)人,黄宗羲之子,曾在其父卒后,续成《宋元学案》,著有《内家拳法》、《句股矩测解法》、《幸跌草》等书。此书是作者参照其父黄宗羲的有关论述,并结合自己的见

  • 柳下词

    一卷。清周清(生卒年未详)撰。周清字木君,荆溪(今江苏宜兴)人。本书收词五十六阕。清思力挚,琢字炼句,骤视之,似学梦窗,察其蹊径,亦不尽从四稿而来。如〔菩萨蛮〕云:“隐隐棹歌声,随流入太清。”〔庆清朝

  • 通鉴释例

    一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该书为司马光修《通鉴》时所定凡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光遗稿已散乱,仅存的一部分,脱略亦十分严重,于是光曾孙司马伋将其掇取分类,为三十六例,付之于梓。原文

  • 大宁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高维岳纂修,魏远猷纂。高维岳,字燮堂,关中人,曾任大宁县知县。县志始于乾隆十一年(1746),为县令大定举人阎源清所修。其书规模粗具,遗事鲜详,其后至光绪年间又百余年莫能继轨,而旧编又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