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吴若准撰。吴若准,字次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二十一年(1841)进士。曾任太仆寺卿、江西学政。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原自有注。《四库总目提要》疑其注刊落已久。顾广
六卷。旧题齐晏婴撰,实即后人所作。内容与八卷本《晏子春秋》同,只是将外篇二卷所载事与内篇六卷相同者,悉移至内篇各条之下,遂成六卷。《四库全书总目》云:“恐久而迷其原第,因附存其目,以著其失焉。”有内府
六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一书,古作三卷,金陵刻经处刻本开为六卷,是道宣于麟德元年(664)六月在长安南郊清官乡净业精舍集成。全书共分三章。第
无卷数。晋干宝(生卒年不详)撰,清王谟辑佚。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官至散骑常侍。干氏为学勤勉,除此书外,尚著有《晋纪》、《周易注》、《春秋左氏义外传》、《搜神记》等书。《隋书·经籍志》载干
二卷。元赵友钦撰,明王祎(1322-1373)删定。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明初与宋濂同修《元史》,官翰林待制。有《大事记续编》《卮辞》《王忠文公集》等。王氏称《革象新书》芜冗鄙陋,便“为之纂次,削其
四卷,首一卷,清陈吴萃等修,姚炳奎纂。陈吴萃,曾任邵阳县知县。姚炳奎,邑人,邵阳县候选教谕。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朝廷令各直省府厅州县咸撰乡土志一书,意使人民由爱乡而知爱国。时陈吴萃任知县,奉命遵
一卷。清张行孚(生卒年不详)撰。张行孚,字子中,安吉(今浙江安吉县)人。同治年间中举人。张行孚为了阻止一些人利用古书上所讲的养蚕方法来混淆视听,阻挠生产熟手的劳动,便写下了《蚕事要略》一书。书中将古今
七卷。清苗夔(1783-1857)撰。苗夔字仙麓,一字先路,肃宁(今属河北)人。道光间优贡生,精音韵,通训诂,著作尚有《说文声订》、《毛诗韵订》、《说文建首字读》、《歌麻古韵考》等。是书亦为研究《说文
一卷。清汪德钺撰。此书专论杂卦反对及互图。据自序称:此篇非漫为颠倒者,顾自汉以来,终未明其旨。朱子谓自大过以下不反对,或疑其错简,以韵协之,又似非误。今录杂卦,时时玩索,稍有窥测,即录之于后,以质世之
①三卷。明王应乾修,郭毓秀增修。王应乾,淮阴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进士。三十五年(1607)任堂邑知县。郭毓秀,古鄗人,顺治二年(1645)任堂邑知县。按堂邑志,创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