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文最

金文最

六十卷,清张金吾(1787-1829年)编。张金吾,字慎旃,别字月霄,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年二十二补博士弟子员,即弃去,潜心于文献的收藏、整理和著述工作,著有《爱日精庐藏书志》、《两汉五经博士考》、《十七史引经考》、《白虎通注》等。《金文最》为金文总集。金文的纂辑,早在金亡以后不久即有人开始留意,元代文学家姚燧在《牧庵集》中曾经指出,由金入元的文人冯渭曾“搜辑金代文章积若干百卷”(《中书右三部郎中冯公神道碑》,见《牧庵集》卷二十),其后惜无传本。张金吾有感于金代之文声名价值不亚于唐、宋、元、明四代,而自来无裒辑其文、以成传世之作者,因而矢志网罗,广采博搜,积十二年之勤,三易其稿,终于萃成书。书名为“最”,取《公羊传》“会,犹最也”,即会聚之义。全书除收录《拙轩集》、《滏水集》、《滹南遗老集》、《庄靖集》、《遗山集》、《二妙集》等金人别集之文以外,诸凡《金史》、《三金礼记》、《大金吊伐录》、《三朝北盟会编》等书以及地志、金石、医书、谱录之作无不广征博采,录入各类文章约计一千七百九十余篇。原书一百二十卷,后删并为六十卷。其中包括赋、乐章、骚、诏令、册文、制诰、铁卷文、策问、表、奏疏、箴、铭、赞、颂、记、序、跋、书、札子、议、论、原、辨、说、文、牒、檄、榜、指挥、关、符、碑、墓碑、塔铭、行状、哀辞、祭文、传、疏、青词等文体。清人黄廷鉴在《〈金文最〉序》中评此书时认为,清人郭元釪裒辑金诗成《全金诗》,人嘉其补一朝之缺,然而尚有《中州集》、《河汾诸老集》为之蓝本;《金文最》则于数百年散佚之余加以草创,事虽同功,其工作之勤、难度之大,则远远超过后者。从《金文最》所收作品看,金代上承辽与北宋,金文也接辕继轨,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易排而散,去靡而朴”的传统,沿着反对浮华轻艳文风的道路继续发展。虽然金朝仅据中国之半,但是由于北人禀有雄深浑厚之气,习染峻厉严肃之俗,风教固殊,气象亦异,故发为文章,类皆华、实相副,骨力遒劲。有光绪八年(1882年)粤雅堂刊本、光绪二十一年苏州书局刊本和中华书局1990年整理本行世。

猜你喜欢

  • 鸡肋

    一卷。宋赵崇绚(生卒年不详)撰。赵崇绚字元素。据《宋史》宗室世系表,可能是简王元份的第八世孙。其父赵汝适,曾编写了《诸蕃志》。书前作者自称汴人,意为不忘其本。本书为作者杂采古事,偶然记录,编辑而成。其

  • 撼龙经

    一卷、附《疑龙经》一卷、《葬法倒杖》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生卒年不详)撰。杨筠松,又名杨益,传说宝州(今属陕西省)人,掌灵台地理,官至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入关,窃禁宫“玉函秘术”而逃,后往来于处州,

  •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

    一卷。毛扆编。毛扆(1640-1713),字斧季,江苏常熟人。酷爱藏书,是著名藏书家汲古阁主人毛晋的第五子,幼聆父训,承家学遗风,亦擅校勘。因拟售书于吴江潘耒(1646-1708)而撰此书目,后转售泰

  • 春秋宗朱辨义

    十二卷。张自超(?-1717)撰。张自超字彝叹,高淳(今属江苏)人,清代经学家。张自超之研究经史,期于躬行实践,康熙四十二年中进士后授经讲学,文行日著,未仕而卒。此书以朱熹谓《春秋》据事直书为旨。张氏

  • 周叔夜集

    十一卷。明周思兼(约1561前后在世)撰。周思兼生平详见《道学记言》条。是集为周思兼诗文选集。乃王世祯所选编。凡十一卷。前有王士祯撰《贞靖周先生传》,未有万历十年(1582)冯大受后序及方应选诸人跋。

  • 胡氏禹贡图考正

    一卷。清陈宗谊撰。陈宗谊字孝宫,广东番禺人,五品卿衔,陈澧之子。本书刊行时附于其父陈澧《东塾丛书·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之后,所以王先谦刻《皇清经解续编》时,误题此书为陈澧所作。本书虽名为“考正”,但对

  • 诗纬含神雾训纂

    一卷。清胡薇元撰。篇首有近代经学家廖平序,序称西汉以上说经,皆以纬为主,而齐鲁韩三家诗尤为显著。篇末有门人萧洁端跋,跋称胡氏旧有《诸经纬训纂》,现已散佚,唯有少数几种保存下来,《诗纬含神雾训纂》即其中

  • 周易故训订上经

    一卷。清黄以周撰。黄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浙江定海人。同治举人。晚年特荐授内阁中书衔。曾主讲南菁书院十五年,著述甚丰。作者在此书序中称“学者必广搜古注,互证得失,务求其是。若夫舍古求是,讵有独是。然学必

  • 周易可说

    七卷。明曹学佺撰。该书以象占为主,多取来知德《易注》,而不信朱子《本义》。如认为凡“辞”都是象,朱子将一辞分割为象、占两部分者非。又认为阴变为阳、阳变为阴,只是刚柔相推而变化在中,并非真的阴变为阳、阳

  • 严陵集

    九卷。宋董编。董集,东平(今山东)人,官严州知州,绍兴时人,生卒年不详。此集为严州历代诗文之辑。为上起六朝之谢灵运,迄于南宋之初。前五卷皆为诗,第六卷诗后附赋二篇,七至九卷则为碑铭、题记、等杂文。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