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阳城县志

阳城县志

①十六卷。清杨善庆修,田懋纂。杨善庆字必干,湖南兵阳县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七年(1752)任阳城知县。按阳城县志,自创修于明嘉靖后,入清以来,顺治一修,康熙二修,此为三修。此书为四修。《阳城县志》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此志体例简明,对旧志舛错脱漏做了不少补充订正。然立目而不分纲,未为尽善。②十八卷,首一卷。清赖昌期修,潭沄、卢廷壶纂。赖昌期字际云,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同治七年(1868)任阳城县知县。《阳城县志》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全书十八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建置沿革;卷二天文;卷三至卷四方舆:山川、城池、疆域、关隘、津梁、形胜、古迹、官署、坛庙、冢墓;卷五赋役:风俗、税课、丁户、里甲、物产;卷六学校;祀典、图考、乐谱、舞容;卷七职官:表、传;卷八至卷九选举:科甲、武科、仕籍、荐辟、褒恤;卷十至卷十一人物:宦业、忠节、孝友、文苑、义行、隐逸;卷十二至卷十三列女;卷十四至卷十七艺文;卷十八兵祥、杂志。卷首有图、序。此志较旧志内容丰富,考核精审、体例完善。该志可称之处有三:一是采用开方计里法绘疆域图,纠正了前志“建置沿革”中的错误;二是职官分类直书为一表总览,又节省篇幅,又一目了然;三是物产类,不作类目式的简单罗列,而是详略适宜,主次分明,既指明产地、用处、又详明来由。此外志中记载了明末王嘉胤、紫金梁等农民起义军在阳城活动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一百三十八种,二千八百九十一卷。清高宗敕辑。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高宗弘历敕编此书,命金简(详见《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掌其事。武英殿为清宫殿名,凡官修各书均在此校刊装潢,“聚珍”二字则为高宗赐

  • 一庵语录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其女婿陆稃编。唐枢初号朋垣子,后改号为一庵,故以此为书名。唐枢曾言“良知一拈万到,本末具举,今日只欠躬行”,此编中所录,大致不离此意。但其所谓“躬行”者,也只是师

  • 卫辉府志

    五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德昌修,徐郎斋纂。德昌,满洲正白旗人,由内阁中书乾隆四十八年(1783)来任知府。徐郎斋,举人,其余情况不详。《卫辉府志》自从康熙三十四年续修后,百余年未续修。疆域扩大,统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

    三卷。唐代释慧净(生卒年不详)撰。慧净,俗姓房,常山真定(今河北省)人。家世儒宗,隋朝国子博士房徽远之子。十四岁入纪国寺出家为僧。慧净聪颖好学,志业宏远,受业念常高僧,学深智广,见闻惊异。因受季绪学士

  • 古今诗材

    八卷。宋萧元登(生卒年不详)撰。本书取唐宋诗人的诗句分类编辑。采录或全篇,或摘取一二联及数句。绝句多数全诗采录。中间加以评注,都是杂取各家诗话而稍加编者自己的意见。

  • 安吉施氏遗著

    七卷。清戴翊清、朱廷燮合辑。戴翊清,字竺青,乌程(今浙江省嘉兴)人,生卒年不详;朱廷燮字莲夫,归安(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二人将其亡友安吉施寿民及其子施旭臣所著诗文五种即:《静学庐遗文》、《静学

  • 五陵注略

    即《嘉靖以来注略》。

  • 临安旬制记

    二卷。附录一卷。清张道撰。道字少南,浙江钱塘人。是书专记潞王监国事。仿编年体,按日系事,因事附人,排比颇具条理。潞王监国事,野史罕有及之者,道因撰此书以表章之。但征引未博,且有失实之处。有些潞王佚事,

  • 宝山县续志

    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张允高修,钱淦、袁希涛纂。张允高,字藻翔,直隶丰润人,附生,清宣统四年(1812)知宝山县事。钱淦,字印藉,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三十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 南学书目札记

    八卷。清谢嵩岱撰。谢嵩岱,籍湖南湘乡,生平不详。此编将南学藏书按照“四库”及《书目答问》的分类方法编排整理。单行本者记卷数、撰者,丛书录编者。分别注记赠送者,丛书分出,注记丛书名。编目时,书名采录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