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阳湖钱氏家集

阳湖钱氏家集

十六卷。清钱振锽(1870-?)辑。钱振锽,字梦鲸,号谪星,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钱向杲之子,光绪三十二年(1905)曾在都供职。本集第一卷,《佳乐堂遗集》,清钱钧(约为咸丰、同治间人)撰。本卷收辑其诗六十一首。附词、挽联各二首,其事迹不详。第二至七卷,《九峰阁诗集》,清钱向杲(1848一?)撰。钱向杲,号鹤岑,性豁达,豪于诗,喜博览经史,其吟诗高峰为1887-1888年两年间,作诗三百余首,凡新见所闻,胸有积郁,感时抚事,一切愤激不平之意,一泄于诗。本家集共辑其诗一百三十二首,另附悼儿词十二阙,对联四副,挽联一副。1893年曾由其子钱振锽付刻。家集八至十一卷为《摘星诗草》,共四卷,清钱振锽(1870-?)撰。诗第八卷为1890-1892年作品,共辑诗五十三首;第九卷为1893-1897年作品,共辑诗六十三首;第十卷为1896-1904年作品,共辑诗九十九首;第十一卷为1905-1908年新撰,共辑诗四十首,四卷共辑诗二百五十五首。本家集第十二至十四卷为《云在轩诗草》,清钱希(1872-?)撰。钱希,幼名贞,字梦龟,钱振锽姐,向杲之女。钱希性诚笃,治学刻苦,自幼有才女名。二十五岁始嫁蒋南棠为妻,三年后蒋南棠病故,再三年其子夭折,钱希悲不欲生,数次自缢、服毒未果,日渐迷道信佛,遂出语颠狂,精神失常。钱希诗多为追悼其夫、其子之哀情,语多悲切。钱希所撰《云在轩诗草》三卷,共辑其诗一百七十首。本家集第十五卷为《云在轩笔谈》,亦钱希所撰,共辑长短文九篇。第十六卷为《北窗吟草》,钱永(生卒年不详)撰。钱永,号墨渊,钱希之妹。本卷辑其诗十八首,附乩诗录。钱振锽辑蒋南棠、谢静华等撰乩诗、断语、词等三十六首。又附《求拙斋遗诗》,蒋南棠撰。蒋南棠,号树声,原名廷槐,亦阳湖人,钱希之夫。南堂一生遨游楚汉,傲骨多磨,怀才不遇,潦倒困顿,其诗调高律悲,韵凄金石,泣鬼神,凄然感人。钱振锽辑其诗三十二首。此外本家集辑有钱振锽撰《谪星文》初编、二编、三编,共辑文五十七篇,又附《名山文考》撰者自记,(文考者非定稿也),亦钱振锽撰,共辑稿十篇。本家集有庚申(民国九年)八月名山钱振锽自记,《丛书综录》著录为光绪刊本,不知何据,而且子目与所见本有异同,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有民国活字本。

猜你喜欢

  • 迭微分补草

    一册,清卢靖(1855-1948)撰。《迭微分补草》又名《求级数通法》,著于1902年。卢靖,字勉之,号木斋,沔阳人。著有《割圆术辑要》十一卷,《万象一原演式》九卷,《火器真诀释例》一册。另有《代数术

  • 陌花轩杂剧

    七种。明黄方胤(约生活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撰。方胤号醒狂,金陵(江苏南京)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据焦循《曲考》录曲七种,曰倚门、再醮、淫僧、伦期、督妓、娈童、惧内。题《陌花轩杂剧》

  • 郁郁

    郁郁羁怀不易开,更堪寥落动凄哀。华胥梦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秋意渐随林影薄,晓寒都逐雁声来。并州近日风尘恶,怅望乡书早晚回。

  • 图史提纲

    三卷。清胡宣庆撰。胡宣庆,著有《水道源流》五卷。胡宣庆历游山川,迹遍天下。其以为古言山川者,必祖昆仑;言元会者,必师大挠;言统绪者,必自盘古。此《一统志》、《二十二史》、《资治通鉴》、《紫阳纲目》及《

  • 周易洞林

    无卷数。辑佚书,晋郭璞撰,有多种辑本。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官至尚书郎,精于卜筮,尝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其事见于《晋书》本传。《隋书·经籍志》载,《洞林》原为三卷。《

  • 诗学禁脔

    一卷。元范德机(1272-1330)撰。范德机,字亨父,一字范椁,清江(今湖北恩施)人。以荐举为翰林院编修官,后任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范德机人称文白先生,与虞集等齐名。其诗多为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及应酬之

  • 格古要论

    三卷。明曹昭(生卒年不详)撰。曹昭,字明仲,松江(今上海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共三卷,分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古琴、古砚、珍奇、金铁、古窑器、古漆器、锦绮、

  • 汤文端公自订年谱

    又名《雪泥鸿爪》。一卷。清汤金钊(1772-1856)自撰。金钊字敦甫,浙江萧山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署翰林院掌院学士。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因事降四级调用,补光禄寺少卿,

  • 问易补

    六卷。明郝敬撰。、敬字仲舆,号楚望,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万历进士,官永嘉、缙云二县知县。《明史·文苑传·李维桢传》中附传。郝敬于九经皆有著述,于易尤多,有《周易正解》、《易领谈易》、《问易补》、《

  • 金陵纪事

    一卷。明末不著撰人名氏。《金陵纪事》记南明弘光朝政之事,叙述马士英、阮大铖及东林、阉党、领兵镇将之间矛盾纷争,诸臣持异议,排异己,门户之祸,侵入疆场,弘光小王朝以党事始,以党事终,如漏舟大海,倾刻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