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三编

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三编

(民国十九年拓本)吴宝炜编次。宝炜字宜常,河南潢川人。著有《魏三体石经录》等。此书集拓残字四卷,是继马衡《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而作的。集一百七十八石。其中《周易》九石三十一字;《尚书》十二石三十五字;《鲁诗》七十二石三百八十四字;《仪礼》八石十一字;《春秋经》十四石五十四字。《公羊传》二十四石一百零四字;《论语》十四石五十一字。不知经名者十三石二十四字;《后记》二石十六字。魏石经,《尚书》七石,其中《尧典》《咎繇谟》合计十一字,不知篇名者六石十二字;《春秋经》二石六字;不知经名者一石一字。汉、魏石经共七百七十余字。其中与今本有差异的,如汉石经《尚书·顾命》“弘璧琬琰”,石经“琬”作“捥”。《鲁诗》之《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石经“厉”作“疠”。又《小雅》之《宾之初筵》排在《彤弓》后面,与今本不同。其中“载号载呶”,石经“呶”字作“”,也与今本不同,又《小弁》“焉如,假寐永叹”,石经“擣”作“”,“假”作“监”,作“”者与《经典释文》所引《韩诗》同。又《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石经“祊”作“”,“祀”作“我”,与今本异。又《小雅》之《大田》《瞻洛》《湛露》《裳裳者华》、《隰桑》依次排列,《大雅》之《露台》排在《旱麓》后面,皆与今本异。又《采菽》“乐只君子”,石经“只”作“旨”。《思齐》“烈假不瑕”,石经“烈假”作“罟”。《桑柔》“稼穑卒痒”,石经“穑”作“啬”。《仪礼·丧服》“齐衰”,的“衰”石经作“”。《春秋经·成公二年》“薛人鄫人”,石经“鄫”作“缯”,与《国语·晋语》及《左传·哀公四年》“缯关”之“缯”相同。《论语·述而》“不知老之将至”,正平本“至”下有“也”字。石经同。又《论语·子罕》“固天纵之将圣”,石经无“将”字。此书魏石经部分可供校经之用的大体就是这些。

猜你喜欢

  • 续海塘新志

    四卷。琅撰。琅,满洲正兰旗人。详见《海塘新志》条。琅续《海塘通志》而成新志后,思塘工事宜尚有不备者,因又为《续海塘新志》,道光刻本。共四卷,其总目分为四门:一曰谕旨,所载皆上谕及御制诗文。二曰防汛,有

  •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

  • 嵩山志

    二十卷。清叶封撰。叶封,字玉叔,号慕庐,浙江嘉兴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河南登封县知县。志嵩山者,古来多矣。隆庆中有陆柬撰《嵩岳志》,万历中有傅梅撰《嵩书》,顺治中有焦贲亨撰《嵩高志》。叶封

  • 唐四家诗

    八卷。清汪立名(生卒年不详)编。汪立名,号西亭,婺源(今属安徽)人,官工部主事。通六书,有《钟鼎字源》、《白香山诗集》和《唐四家诗》。是集为唐诗合集,凡八卷。所选录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四家诗,

  • 汾西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蒋鸣龙修,付南宫纂。蒋鸣龙字飞占,浙江建德县人。出身拔贡,康熙八年(1669)知汾西县。汾邑地小民贫,而其志乘,由来甚远。元以前毁于兵燹,遗墨久湮。明万历间毛炯编纂和清顺治十四年李色

  • 成山庐稿

    八卷。清唐炯(1829-1909)撰。唐炯,字鄂生,晚号成山老人,成山(今贵州遵义)人。举人出身。咸丰六年署四川南溪知县。曾镇压反清义军,进攻太平军。光绪九年官云南巡抚。中法战争时逃脱,被革职逮问,遣

  • 呻吟语

    六卷。明吕坤(见《呻吟语摘》)撰。此书上卷为内篇,下卷为外篇。书中所论涉及到“性命”、“伦理”、“修身”、“问学”、“天地”、“治道”、“人情”等方面,多为应时治世之理。如他在书中认为,道为天下古今公

  • 大学谊诂

    一卷。马其昶(1855-1930)撰。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曾任京师大学堂教习。近代散文家,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参与纂修《清史稿》,有《抱润轩文集》、《毛诗学》等。是书为

  • 理学就正言

    十卷。清祝文彦(生卒年不详)撰。祝文彦字方文,海宁(今属浙江省)人。文彦此书认为儒家主孔孟之说、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庸”之道,主张“仁政”、“德治”,重视伦理道德教育;道家主老庄学说,强调

  • 毛郑诗斠议

    一卷。清罗振玉撰。罗氏摘取《史记》、《汉书》、《文选》、《初学记》和倭刻原本《玉篇》等书中的有关内容,来校对现存的版本,从而修正了今本许多错误,并且还考证传笺之例,对文字详加解释,对于诗经的研究颇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