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雉舟酬唱集

雉舟酬唱集

一卷。清杨恩寿(1835-1891)、越南裴文祖撰。杨恩寿字鹤俦,号蓬海,又作朋海,别署蓬道人。湖南长沙人。咸丰八年(1858)优贡生。同治元年(1862)受湖南郴州知州魏镜余之聘,在府中充任教席。二年(1863)加詹事府主簿,以知县、教谕用。九年(1870)中举。又曾多年在云南、贵州一带充任幕僚。光绪初年授湖北盐运使,后升任湖北候补知府。光绪三年(1877)越南国贡部正使裴文祖来朝,朝廷任命杨恩寿为湖北护贡使,陪同裴文祖“晨夕晤对,一月有余,无日不有倡和”(裴文祖《〈词余丛话〉序》)。并将所撰传奇数种赠与裴,且请裴为所撰《词余丛话》作序。杨恩寿兼工诗、词、曲、骈文、著述甚富。自称“半生所造,以曲子为最,诗次之,古赋,四六又次之,其余不足观也”(《坦园日记》)。因此在清末文坛,以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著称。著有传奇八种:《姽婳封》、《桂枝香》、《理灵坡》、《桃花源》、《再来人》、《麻滩驿》等六种合刊为《坦园六种曲》;《双清影》收入《杨氏曲三种》;《鸳鸯带》二十四出,因剧中插叙时事,语多过激,以朋友之劝,故未刊行。另有戏曲理论著作《词余丛话》、《续词余丛话》及小说集《兰芷零香录》。其著作汇刻为《坦园丛书》十四种。裴文祖字殷年,号珠江,越南河内人,乙丑科进士,官礼部右侍郎办内阁事物。按光绪三年(1877),越南国纳贡清廷,裴氏充其国贡部正使。杨氏时官湖北,充湖北护贡官,迎裴氏于巴陵,送至信阳而别;两人朝夕相聚者一月,互相赠答,共得诗百余首。杨氏刻之为此集。卷首有孙衣言题词及杨氏自序。今观此集,杨氏诸诗都已编入《坦园诗录》第十六卷中。裴氏籍隶越南,虽濡染中华文化,颇娴吟咏,以中土诗人之篇什严格审视,疵类良多,欲求抗手中原,不无逊色。有光绪间长沙杨氏刻本。

猜你喜欢

  • 礼记刘氏音

    一卷。晋刘昌宗(详见《周礼音》)撰,清马国翰辑。此书见于《隋书·经籍志》,注云五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其目,可见,此书在隋唐时已经散失。陆德明《经典释文》引有九条,又《集韵》

  • 石经考

    一卷(石经汇函本)。清顾炎武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称石经有七种:“汉熹平则蔡邕,魏正始则邯郸淳,晋裴颁,唐开成中唐玄度,后蜀孙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杨南仲等,中兴高庙御书。”其实,石经只有六种。关于晋石

  • 伏虎韬传奇

    二卷。清沈起凤(详见《报恩寺传奇》)撰。写轩辕生妇张氏奇妒,常威顺其夫,又集妇女授降服丈夫之法。轩辕生师马侠君故意送妾于张氏。张氏虐待此妾时,马劝轩辕生诈称应试避居他处,又设计取其妾令与生同居,又遣人

  • 存复斋集

    十卷。元朱德润(1294-1365)撰。德润字泽民,睢阳(今属河南)人。流寓吴中。延祐末,因荐授翰林应举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寻授镇东行省儒学提举。至正间,历官江浙行省照磨,参军事,守杭、湖二郡,摄守

  • 骈雅训纂

    十六卷。清魏茂林撰。魏茂林字涤生,一作笛生,闽县(今福州市闽侯县)人。乾隆中,由部郎官直隶通永河道。通训诂之学,所著尚有《别雅辑证》、《国朝十七科同馆诗赋题解》。另有《覃雅广腋天部类掖》、《天部二十九

  • 春秋疑年录

    一卷。清钱保塘(1833-1897)撰。保塘字铁江,一字兰坡,浙江海宁(今属浙江省)人。著作甚多,辑有《清风室丛刊》若干卷。《春秋疑年录》对春秋时人物、史事系年加以考订,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

  • 秦张诗余合璧

    二卷。明王象晋(约1619年前后在世)编。象晋字荩臣,新城(今山东桓台)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累官浙江右布政使,著有《群芳谱》一书。本书乃以宋人秦观《淮海词》、明人张綖《南湖词

  • 周易象义串解

    六卷。清罗昌鸾著。罗昌鸾,长沙人。此书作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作者研究周易,认为“象之所在,义即寓乎其中,用是节录朱子本义,旁采先儒,及近代名贤说纂辑而条贯之,庶几象昭而义亦昭”。因而此书以朱子

  • 春秋毁余

    四卷。清李光地(详见《御纂周易折中》)撰。李光地是清初著名理学家。他原有解《春秋》之书,在康熙乙酉(1705)毁于火。后来他的孙李清植掇拾烬余,纂辑成书,玄孙李维迪点勘刊行。该书发挥《春秋》经义,剖析

  • 微庵掌录

    一卷。清陶绍曾(生卒年不详)撰。陶绍曾字仲甫,号微庵,安化(今甘肃庆阳)人。陶宪曾之弟,补县学生员,二十五岁而卒。陶绍曾兄弟,少年有成,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其兄陶宪曾仿王念孙《读书杂志》,撰《灵华馆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