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震川文集

震川文集

三十卷。《别集》十卷。明归有光(1506-1571)撰。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省)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乡试,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始举进士,授长兴知县。历顺德通判,官至南京太仆丞。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认为“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项思尧文集序》),斥当时主张“文必秦汉”的王世贞辈为“妄庸巨子”,并力相抵排。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甚受时人推重,堪称明代一大家。著有《震川文集》、《易经渊旨》、《诸子汇函》、《文章指南》等。归有光的诗文初由其族弟归道传于万历二年(1574)刊刻,题名为《震川先生文集》,凡二十卷。世称为“常熟本”。继而有其子归子祜、归子宁编次,由书商翁良瑜于万历四年(1576年)刊刻的《归先生文集》,凡三十二卷,附录一卷。其时书商寓居昆山,故世称之“昆山本”。后其子归昌世和钱谦益合其已刻诸本,编为《震川先生集》三十卷《别集》十卷。是集乃归有光曾孙归庄以家藏抄本互相校勘,又补入未刻之文汇为全集刻于清康熙十年至十四年(1671-1675)。前有王崇简、徐乾学二序,及归庄所作《凡例》。《文集》卷首为经解,卷终为祭文,凡二十四体。《别集》卷首为论策,卷终为古今体诗,凡十一体。尽管归庄在《凡例》中极言旧刻本之伪,诋斥不遗余力。然归庄亦有擅自改动集内文章的现象,且是集刻于康熙年间,文字忌讳较多,但与其他诸版相较,归庄刻本还比较完备。后来《四部丛刊》也据此本影印。清嘉庆元年(1796年)玉钥堂刻的《震川先生大全集》校正了归庄刻本的一些错字。近人周本淳校点《震川先生集》即以《四部丛刊》影印的归庄刻本为底本,以玉钥堂刻本为对校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一年九月出版。

猜你喜欢

  • 会昌一品集

    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 四卷。唐李德裕(787-849)撰。李德裕生平详见《次柳氏旧闻》(辞目)。此集又称《李文饶文集》、《李卫公文集》。分为三集,《会昌一品集》二十卷,载武宗时册令、典诰、奏

  • 续修舒城县志

    五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吕林锺等修,赵凤诏等纂。即光绪《舒城县志》。

  • 梦占类考

    十三卷。明张凤翼(1527-1613)撰。张凤翼字伯起,号灵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嘉靖年间举人。为明代戏曲作家。是书选录古代各类书中所记梦兆之事,排比成书,分为三十四类。全书不过摘采原文,附以

  • 法华游意

    二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法华游意》是吉藏居京兆,录其主要之点裁为七轴。即指此游意二卷及义疏十二卷。此游意略破南方五时之教,北土四宗之论。因未见到天台之玄义文句,只得传

  • 爱日堂诗

    二十七卷。清陈元龙(1652-1736)撰。陈元龙,字广陵,号翰斋,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授编修,累擢广西巡抚,在粤七年,政绩卓著,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简。爱日堂三字

  • 梵番满蒙汉五体合璧贤劫千佛号

    一卷。清高宗(1736-1795在位)御制。高宗为其帝号,年号是乾隆,姓爱新觉罗,字弘历。乾隆在位时期正值清朝处于“康乾盛世”。出于政治目的,乾隆帝御制此五体佛书。即一经五体佛书。其中梵番满蒙汉分别指

  • 柘坡居士集

    十二卷。清万光泰(1712-1750)撰。万光泰字循初,一字柘坡,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年三十九岁。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乾隆庚午(1750)举人。万光泰博学工诗文,善画山水,尤精于数学,

  • 律吕解注

    二卷。明邓文宪(生卒年不详)撰。邓文宪号念斋,新会(今广东新会)人。官至晋江县教谕。是书成书于万历癸未(1583)年,全录蔡元定《律吕新书》的旧注,他自己作的诠解不到十分十一。蔡元定书中的《六十调一图

  • 梁京寺纪

    一卷。不著撰人。此记无著述时间。此记升元寺条中,记载李玉时期升元阁仍存在,此梁朝文物,故推断此记为宋代初年手笔。是篇记梁代诸寺院,文笔雅洁。唐代释清澈著《金陵寺塔记》30卷,收入《唐书·艺文志》中,是

  • 周易本义

    十二卷,附重刻《周易本义》四卷。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亦字仲晦,别号有晦庵、晦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天资聪慧。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遵父遗训,师事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三先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