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谱约观

韵谱约观

一卷。清李茂林撰。茂林字竹友,陕西富平人。书刊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书前有潘德隽序,书后有李氏识语,云:“司马温公著内外十六摄二十四图名《切韵指掌》,以示翻切之学。乃后人率求简易,不惟舌齿任呼,且并旧韵而乱其部居,考古者将何所折衷哉!近有顾宁人《音学五书》,丝分缕析,正其错讹,安溪李文贞称其博大精深,前此未有,大有功于三代之文者也。兹因承其说而考之《指掌》,并为十摄,内分十部,又寻翻切之学,总门法于歌括,名曰《韵谱约观》。”可知是书乃欲表现古韵的韵图,取舍于顾氏古韵十部及等韵十六摄之间。李氏在《凡例》中说:“等韵十六摄,从今韵也;宁人十部,考古音也。兹订为十摄,同摄者不必同部,如东冬江庚青蒸之类;同部者不必同摄,如歌麻之类。本等韵而参宁人,欲古今不相悖也。”其所分十摄为:(一)通摄:并入梗曾江三摄,分开口呼、合口呼两图。李氏并梗曾入通摄,主要是依据等韵,“等韵谓梗曾二摄与通随,是三部可并一摄”。并江于通则据古音,谓江摄字的谐声偏旁多通东冬韵,故可并于通。(二)宕摄:独立,包括开合两图。(三)臻摄:并入深咸二摄,理由是“今闭口莫辨”。本摄包括开口合口两图。(四)山摄:包括开合两图。(五)止摄:并入蟹摄,因为“古音支微齐佳灰一部,谓皆齐齿音也”。包括开合两图。(六)果摄:独立,因为“古音歌麻一部”。包括开合二图。(七)假摄:独立。别麻于歌。单独一韵,仅一图。(八)遇摄:独立。“仍以鱼虞为独韵”。(九)效摄:独立,“古音萧肴豪尤一部,亦谓合口音也,今实读作开口音”。独韵,一图。(十)流摄:独韵,一图。李氏所分十摄,折衷于古韵、等韵及时音之间,故往往进退失据,从今从古俱有不当之处。李氏列图形式大体依从《切韵指南》,采用三十六字母而分列二十三行,与《切韵指南》相同。分开合口及独韵等,与《指掌图》相似。每图分别四栏,分列四等之字。一栏之内,再列平上去入四声的代表字。入声字绝大部分配阳声韵,但阴声韵中的见纽字,也以一入声字相配,其他纽字则不列。李氏把门法编为新的歌诀,内容与真空等人的歌诀大同小异,李氏说:“等韵旧法,精妙至矣。特以门繁歌多,学之者每惮其难。兹为约订,另为歌诀,虽涉鄙俚,只求省便,识者详之。”是书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刊本。

猜你喜欢

  • 素行室经说

    二卷。清末杨誉龙撰。誉龙字云成。浙江钱塘(今浙江省余杭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生。誉龙曾肄业诂经精舍,此书盖为其应课之作。大体按平时纂述的先后编目,而不依经书次序。如“公追戎于

  • 春秋左氏传义注

    一卷。晋孙毓撰,清马国翰辑。孙毓字仲,泰山(今山东泰安)人。魏时嗣父观爵吕都亭侯,仕至青州刺史。一云字休朗,北海平昌(今山东昌乐)人,入晋为太常博士,历官长沙、汝南太守。二说未知孰是。《春秋左氏传义注

  • 东白集

    二十四卷。明张元祯(1437-1507)撰。张元祯,(一名元徵),字廷祥,号东白,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授编修,参与修明英宗实录。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进春坊左赞善,累官至

  • 墨子

    十五卷。相传为墨翟(约前490-约前403)所撰。墨翟人称墨子,鲁国人,后为宋国大夫。他是春秋末战国初的一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一生简朴,酷爱和平,他为了宋国的存亡,先后多次游历于齐、卫、楚

  • 楚辞章句

    十六卷。东汉王逸(约89-158)撰。王逸,字叔师,南郡宣城(今湖北宣城)人,汉安帝元初(114-120)中举,为校书郎,《楚辞章句》约作于此时。汉顺帝时(126-144)官至侍中。著有赋、诔、书、论

  • 毛诗经句异文通诂

    七卷。李德淑撰。宋代王应麟参照齐、鲁、韩三家的异同,撰写了《诗考》一书,书中不仅遗漏很多,而且又没有注明某篇某卷某字的音义,使得学者们很难检索。因此,李德淑以毛诗为主,并博采齐鲁韩三家的训诂,广泛收集

  • 学林

    十卷。南宋王观国(生卒年不详)撰。王观国字彦宾,长沙(今属湖南)人。生平事迹不详。唯有贾昌朝《群经音辨》载有王观国所作后序一篇,结衔称为左承务郎、知汀州宁化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兵马监押。此书专以辨别字

  • 授经图

    二十卷。明朱睦撰。朱睦(约1516-1585),字灌夫,号西亭,又号东陂居士,祖籍安徽凤阳,后迁居河南开封。因宋人《崇文总目》中《授经图》早已亡佚,故补宋人章如愚《山堂考索》所载旧图,后黄虞稷(162

  • 今古学考

    二卷。廖平撰。有《尚书今文新义》一卷,详见“《尚书今文新义》条”。《今古学考》是廖平治经学的奠基之作。廖氏经学六变之初,始于《今古学考》,因此该书持论最为平正。全书大旨以《礼记·王制》一篇为根据,主《

  • 粤风集

    四卷。清修和原辑,李调元(1734-?)辑。修和,睢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李调元,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雨村、墨庄,绵州(今四川省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