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项氏家说

项氏家说

十卷,《附录》二卷。南宋项安世(?-1208)撰。项安世字平父,江陵(今属湖北)人。淳熙进士,历任校书郎、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著有《周易玩辞》、《平安悔稿》等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庆元中(1195-1200),项安世得罪时,谪居江陵,杜门潜心读书,起居不出一室,送迎宾友,未尝逾门,阅读诸书皆有评论。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十卷,《附录》四卷,又别有《孝经说》一卷,《中庸说》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亦与此相同。自明初以来,原本久佚,仅散落在《永乐大典》中。所载多兼及《说经》、《说事》、《说政》、《说学》等篇名,而逐条又各有标题,其原书体例约略可见。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是为今本。卷一、卷二为《易说》,卷三《书说》,卷四《诗说》,卷五《周礼》,卷六《礼记》,卷七《论语》、《孟子》,以上为说经,主要是对诸书的解释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如认为,《诗经》中的“思”字,是语气辞,用于句子末尾,亦有时用于句首。解释“圭田”时,称古者圭田五十亩,自卿以下皆同等。而今之职田,以职务的贵贱而定田亩的多寡,此非古制。卷八、卷九、卷十则先为其《说事篇》,次为《说政篇》,再次为《说学篇》,阐发自己的社会观。如认为,处事必须验之于心,自心不安,则人心不服,人心不服则自己不得安。《直斋书录解题》记载,《附录》四卷为《孝经》、《中庸》、《诗篇次》、《邱乘图》,各为一卷。原各为单书行于世,以后才附于此书之后。今本《附录》仅有《孝经说》、《中庸臆说》二书为二卷,主要是阐发二书的思想。如认为,孝是德之本,五常百行无非是孝。天命之谓性,自然之“中”;率性之谓道,自然之“和”;修道为教,君子通过学习以致其“中和”。项安世学有体用,通达治道,而说经不尚虚言,其订复同异,考究是非,往往洞见本原,迥然出于同时诸家之上。有《四库全书本》,清许氏刊卢文弨校本,闽刻本及杭州刻本。

猜你喜欢

  • 春秋经疑问对

    二卷。元黄复祖撰。复祖字仲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该书用问答体的形式,解答《春秋》中的疑问。大体以经核传,以传考经,加以综合,并进行折衷。该书专为科举考试而作。《四库全书总目》列入《春秋》类存目,馆

  • 三易大传

    七十二卷。明李陈玉撰。书分二册。一曰《先天古易》,阐释图书之学。又每篇附有赞语。最不同的是,以无极、太极、无极而太极分为三图,先天八卦配以英辅九星之名,后天八卦配以疏附先后之名。支离破碎,全无理由和根

  • 黑鞑事略札记

    一卷。清李文田撰。李文田字仲约,号芍农,广东顺德人。咸丰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李文田学出于郑夹漈、王深宁。金元故事、西北水地,旁及医方及遁形家言,无不精综,词章书翰,特其余事,有《宗伯诗文集》、《

  • 弧矢算术补

    清罗士琳(详见《四元玉鉴细草》)撰。自明顾应祥《弧矢算术》(1553)收入《四库全书》以后,圆径、弧、弦矢等互求问题引起人们兴趣,多有论著面世。罗士琳以天元术为法对弧矢问题详加研究,于道光癸卯(184

  • 续文选

    三十二卷。明汤绍祖(生卒年不详)编。汤绍祖字公孟,浙江海盐人。系东瓯王汤和后裔。此编成于万历三十年(1602)。采自唐及时诗文以续《昭明文选》之书。然所录止唐人、明人,无五代、宋、金、辽、元。明人只取

  • 释名疏证补

    八卷。清王先谦撰。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晚年号葵园老人,学者称葵园先生,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江苏学政。任满引疾归,后历主南菁、思贤、岳麓、城

  • 华阳馆文集

    十七卷。《续集》二卷。明宋仪望(约1561年前后在世)撰。宋仪望,字望之,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宋仪望少师聂豹,故其学以王守仁为宗。任吴县知县

  • 艳雪斋书品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此书与所作诗评、词曲评合为一起,大概是未完成之稿。书中大都抄撮旧文,并无发明之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 潜虚发微论

    见《潜虚》。

  • 躬行实践录

    十五卷。清代桑调元撰。桑调元见《论语说》条。此书是由作者的门人把他晚年讲学的语录分类整理编辑而成,原名称作《夜炳录》。全书主要以程朱一派学说为宗旨,重点论述儒家“敬”、“仁”之道,反对把儒家学说与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