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风俗通义逸文

风俗通义逸文

一卷。清钱大昕辑。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廿二史考异》。东汉应劭撰有《风俗通义》一书,《隋书·经籍志》载其书三十一卷,注云录一卷。马总《意林》亦云三十一卷。《新唐书》和《旧唐书》则作三十卷,当未将录计算在内,说明原书至少为三十卷。宋王尧臣《崇文总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等书皆作十卷,与今本相同,说明其书已散佚二十多卷。钱大昕遂从群书中搜辑逸文,撰成此书。此书主要从《匡谬正俗》、《史记索隐》、《通典》、《通志》、《容斋随笔》、《初学记》、《太平御览》、《艺文类聚》、《文选李善注》等书引录中录出,皆为十卷以外遗文。后孙志祖、卢文弨又重加订补,虽未能尽复其旧,但碎金断璧,仍然可珍。原书三十卷,各有篇名,今十篇以外,篇名亦随其书而亡佚,钱大昕据《太平御览》、《汉书·五行志》考得论数、灾异两篇名,将论数、灾异逸文隶于其下,又据《史记集解》、《广韵》称应劭“氏姓”篇,将论氏姓逸文入其篇。其余篇名未考出,逸文无所分隶,只好以义近者为次,如集音声佚文,题曰音声篇等。考苏颂《校正风俗通义序》云:“十篇之外,其余篇名之见于《意林》(今本《意林》无)者,曰心致、曰古制、曰阴教、日辨惑、曰析当、曰恕度、曰嘉号、曰秽称、曰恃遇、曰姓氏、曰讳篇、曰释忘、曰辑事、曰服妖、曰丧祭、曰宫室、曰市井、曰数纪、曰新泰、曰狱法,凡二十目,合之今存十篇,适得三十之数”(转引自《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篇名中无论数、灾异、音声等篇名。《太平御览》所引论数篇,当为数纪篇,钱大昕据《汉书·五行志》增灾异一篇当误,音声篇纯为按义所加。又宋唐慎微《经史证类本草》等书引用《风俗通义》之文,未能采入,稍有遗憾。《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著录钱大昕《风俗通义逸文》一卷、《风俗通义佚文》不分卷二书,据内容分析,当为一书,重复提要,今作一书处理。今有《嘉定钱氏潜研堂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歌麻古韵考

    四卷。清吴树声撰。树声(1819-1873)字鼎堂,一字筱亭,保山(今云南保山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官山东肥城知县。工书,长于声音训诂之学,尚著《鼎堂金石录》、《经传释词续》、《六书

  • 茶董

    二卷。明夏树芳撰。夏树芳,字茂卿,江阴(今江苏江阴县)人,生卒年不详。夏氏为万历年间举人,除著有《茶董》一书外,还著有《栖真志》、《法喜志》、《奇姓通》等书。《茶董》的主要内容是杂录南北朝至宋、金时期

  • 老子识小

    一卷。清郭阶(详见《周易汉书考》)撰。郭阶认为;黄帝之前,不知何所谓儒,也不知何所谓道。“道”寄托于虚无,百姓安心于自然。孔子集天、地、人之大成,以儒家学说贯穿始终,但他不参照其他诸家之言论,不能知天

  • 保越录

    一卷。元徐勉之撰。本书记载元至正十九年(1359)明朝军队攻绍兴事。时徐勉之任杭州路海宁州儒学教授。绍兴从元末起被张士诚所控制。至是,朱元璋遣胡大海率军攻之。攻城三月不破,明军乃撤。本书记载胡大海兵受

  • 姚吉仙女史诗稿

    三卷。清姚其庆撰。姚其庆,生卒年不详,字吉仙,江苏南汇(今上海南汇)人,姚炜楷之三女,岁贡丁宜福之继妻;在世六十一年。此书刊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书前有闵萃祥所作序言及其夫丁宜福所作序言。全诗共

  • 四书集解

    不分卷。清朱应麟撰。朱应麟字耕岩,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是书以程朱为本,以吕晚村为次,认为其力辟异端,有功于后学。其他象《四书大全》、《四书存蒙》、《四书浅达》诸书,间或采取一二。所集诸家之解,又

  • 说文通论

    一卷。清钱树棠(其生平未详)等辑录。树棠字憩南,云间(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是书名曰“辑录”,实乃徐锴《说文系传》之《通论》三卷的随意删削而已。如“天”字删去“昔在太初”至“然后万物形而礼义昭矣”一百二

  • 尚书古文证疑

    四卷。清孙乔年撰。孙乔年字保田,江苏高邮人,清代学者。本书作于乾隆甲申(1764年),所以没有看到惠栋、王鸣盛等人攻击东晋伪《古文尚书》的书。然而明代攻击《古文尚书》最为激烈的梅鷟,孙乔年在书中也没有

  •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撰。许仲琳字不详,号钟山逸叟,南直隶应天府(今南京市)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关于作者,清梁章炬《浪迹续谈》(六)载:“林樾亭先生尝与余谈,《封神传》一书是前明一名宿所撰。”从本书的文笔及对

  • 蓬莱轩舆地丛书

    见《浙江图书馆丛书》。《中国丛书综录》记为《蓬莱轩地理学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