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鸣原堂论文

鸣原堂论文

二卷,清曾国藩(1811-1872)编辑。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礼部右侍郎等职,系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鸣原堂论文》、《经史百家杂钞》(已著录)。该书分上下两卷,选录汉唐迄清朝近二千年间有“背令之旨”、“可戒以免祸”(《序》)的奏疏十七首。首列匡衡《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奏疏》,后列方苞等人之文,详近而略远。每于书前广引文献,叙述文章之创作契因、背景、经过等。文中间有案语、诠释,每于文末则详加品评。结合自己的体会,参考前人之历史,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真正达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目的。段落间屡以“以上为”三字作为标志给文章分段评述,是为该书一大特色。该书原为曾国藩为告诫其弟曾国荃如何游刃官场而作,然其文中之论评对文史研究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书最早版本是清同治十二年(1873)成都志古堂刻本。曾国荃校订。其后有光绪二年丙子(1876)传忠书局刻本刻本《曾文正公全集》;光绪四年(1878)上海淞隐阁铅印本;民国十七年(1928)鸿宝斋书局石印本。《曾文正公全集》,民国年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及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部备要》本等。

猜你喜欢

  • 安分斋集

    十卷。明郑本忠(?-1403)撰。郑本忠,字亦本忠,自号安分生,浙江县(今宁波市)人,生年不详。忠少既笃学,益务综览,涵濡渟蓄。明洪武六年(1373)举明经,不起,后经本县教谕赵思盛推荐授昌国训导,不

  • 春秋三传驳语

    十卷。清毛士(详见《春秋三子传》)撰。自唐人陆淳述啖助、赵匡两家攻驳《春秋》三传之言,作《春秋集传辨疑》,一字一句,有意求暇,《春秋》学研究发生了很大转折,“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始终”(韩愈《赠

  • 杨文懿集

    十二卷。明杨起元(约1592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杨起元,字贞复,广东归善人。万历五年(1677)进士,选庶吉士。累官吏部左侍郎。卒天启初年,追谥文懿。著有《识仁编》,已著录。此集为其孙廷春所刊。

  • 存余堂诗话

    一卷。明朱承爵撰。朱承爵生平详见《灼薪剧谈》辞目。是集为诗论集。凡论诗二十六条,如论“天厨禁脔假借格”之谬,辨《渔隐丛话》论“琴阮琵琶诗”之非,其说皆确。他论“映雪收萤”一联,及苏轼《少年诗》一条,欧

  • 异物汇苑

    ①五卷。旧本题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才学富赡,好为诗文。明“后七子”之一。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世说新语补》、《画苑》、《书苑》等

  • 医故

    二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郑文焯字俊臣,又字叔问,号小坡,高密(今属山东)人。光绪年间举人。官至内阁中书。郑氏不求仕进,曾久客吴中。博学多才,兼通金石、书画,为近代词人。晚年研究医学,以

  • 孟子赵注考证

    一卷。清桂文灿(?-1832)撰。文灿字子白,广东南海人。著有《四书集注笺》、《子思子集解》、《弟子职解诂》、《朱子述郑录》、《易大义补》等。自来疏家体例,注中名物、制度、古事、古言,皆当为之博考详证

  • 易经古本

    一卷。清末民初廖平(1851-1932)撰。廖平字季平,号六译老人。四川井研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一生著述甚丰。其易学著作除此书外,尚有《四益易说》、《易生行谱例言》等。此书所谓易经古本,并

  • 雅学考

    一卷。清胡元玉撰。元玉字子瑞,号镜珠斋,湖南长沙人,尚著《春秋名字解诂》、《汉音钩沈》、《郑许字义异同评》等。是编专门考录宋以前《尔雅》著作。卷首附“自识”。正文析为五类,首为《尔雅》注十二家,次为《

  • 豫章诗话

    六卷。明郭子章(详见《衣生易解》)撰。是书专记豫章(江西南昌)一地的诗坛情况。所录历代诗人,皆与豫章有关,或为豫章之人,或曾在豫章任职,或曾到豫章游历,颇有地域特色。书中内容辑自他人著作,采自郡县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