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麟经指月

麟经指月

十二卷。明冯梦龙(1574-1646)撰。梦龙字犹龙,又字耳犹,号翔甫,一号姑苏词奴,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崇祯中贡生,知寿宁县。才情跌宕,善诗文,工经学。著有《春秋衡库》、《别本春秋大全》、《智囊》、《智囊补》、《谈概》等等。《麟经指月》成书于明万历末年。书前附载便记歌诀及《麟经指月发明》十一则,不入卷次。大体上本于胡安国《春秋传》而推衍其意,专门为科举制义而作。从《春秋》中拟定一些题目,每题拟一破题,作出讲义,并详加批点,作为学子揣摩经义的参考书。该书有明万历四十八年(即泰昌元年,1620)刊本。

猜你喜欢

  • 等韵简明指掌图

    图一卷,论一卷。清张象津撰。象津字汉渡,山东新城人。尚著《白云山房诗集》、《白云山房文集》、《考工释车》、《离骚经章句义疏》等。张氏嘉庆乙亥年(1815年)自序云:“今年诸孙幼稚者,欲使知平仄,其才敏

  • 十二梅花书屋诗

    六卷。清郭庆藩(1844-1895)撰。郭庆藩,湖南湘阴人。诸生,官浙江候补知府。此集分年编次。首数卷格律不熟,语多艰涩,而古体尤甚。末二卷恐为中年以后之作。其七古尤有淋漓酣畅之致。如卷五《易超远道见

  • 景苏园帖

    六卷。清杨寿昌刻苏东坡书。杨寿昌字保初,四川成都人,光绪十八年(1892)知黄冈县。以黄州为苏东坡旧游之地,于是刻其书。杨守敬为之鉴定。先刻成四卷,又续刻二卷,多取自《三希堂》、《观海堂》等帖。按其自

  • 胡刻唐人说部书

    五种五卷。清胡鼐等编。该书所收之《河东记》、《御史台记》、《定命录》、《续定命录》、《乾馔子》均为已佚之唐人说部书,胡鼎、胡远、胡奂等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说郛》等书中辑出。是书可供研究古代

  • 半农春秋说

    十二卷。清惠士奇(详见《半农易说》)撰。惠士奇之父惠周惕,擅长说经,力追汉儒之学。惠士奇承其家学,青出于蓝,尤精于三礼。此书以礼为纲,以《春秋》之事为目,分类排比,并节取三传附之于下,亦闻以《史记》诸

  • 秘传眼科龙木论

    见《眼科龙木论》。

  • 昆山杂咏

    二十八卷。明俞允文(1513-1579)编。俞允文字仲蔚,初名允执,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中诸生。宋嘉定间,龚昱曾辑《昆山杂咏》三卷、续集一卷;至明,王纶又集近代诗歌百篇附益其后,已非旧本。俞允文继

  • 盼云轩鉴定真迹

    六卷。清李若昌辑。李若昌字小泉。此石刻于同治、光绪间。第一卷收陆机《平复帖》、怀素《苦笋帖》、唐僧《法藏》、赵孟頫《师说》。第二卷收吴仲圭、董其昌、祝枝山、吴应卯、沈周、张瑞图、傅山、黄道周、唐伯虎。

  • 团香吟

    一卷。清冯履莹撰。冯履莹,生卒年不详,字守璞,江苏南江(今上海)人,丁岵瞻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与其姊冯履端《绣间草》合在一起刊刻而成的,名为《周浦二冯诗草》。书前有作者自己所作序言。共收诗二十七首。此

  • 论语稽求篇

    七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号初晴,又号西河,清经学家、文学家,浙江萧山人。曾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学识渊博,贯通群经。其治经重在以经解经,而不自立己说,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