䣎
《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姓觿》 注云: “以地名为姓氏。 䣎, 乡名, 见《广韵》。”
《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姓觿》 注云: “以地名为姓氏。 䣎, 乡名, 见《广韵》。”
读音:Sàkèdá【源】清满洲八旗姓。萨克达系地名,以地为氏(23)。凡三十九派,出萨克达、宁古塔、那木都鲁、阿库里河、吉林乌喇、吉颜、乌喇、扎库木、阿尔喇、德里倭赫、哈达、叶赫、卦尔察、发讷哈、讷殷
读音:Wǔyán《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为许姓所改,析字而为复姓“午言”。)
读音:Tǔhuǒluó【源】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在今阿富汗境)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氏(60)。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吐火”云: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
读音:Ményǐn【源】 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见《庄子》。门尹氏始此(17,60)。【变】 一作〔门伊〕(15,63)。【人】 门尹般,般一作班,春秋时宋大夫(6,11,12,17)。门尹沮渠,春秋时
读音:yào【源】 要离之后有要氏,见《姓苑》(11,12,17,60)。要离为春秋时吴人,吴公子使要离刺王僚之子庆忌。【望】 鲁郡(21,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要兢,东汉河
读音:Huíhé【源】 唐时回纥外九部,其第一姓为回纥氏(17、60)。回纥为唐时居于鄂尔浑河流域之部落,源出北魏时铁勒的袁纥,唐贞元四年,自称改为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之先民。【人】 回纥承宗,唐时瀚海
读音:Lì【源】 ①炎帝厉山氏之后(17)。②系自姜姓 。春秋时齐厉公之后(12,17,60)。③古厉国在义阳随县(今湖北随州)北之厉乡,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11,60)。④三国时吴之
读音:qí【源】 见《姓苑》(12,60)。綦连氏改为綦氏(11,12,62)。【望】北海、河南(17,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綦儁,东汉时义兴人,将军(21)。綦崇礼,宋时北海人
读音:yù【音】又音州(Zhōu)(80)。 【源】系自芈姓。周文王时有鬻熊者,省文作粥(62,80)。 【人】粥拳,亦作粥权,楚人,见《汉书·古今人表》(62)。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
读音:sī hóng古有司鸿苟、为古司鸿祀者之后。(见《风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