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駱拔
【源】 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他骆拔氏为骆氏。见《魏书》(7,27)。【变】 亦作〔佗骆拔〕(7,9,17,27)、〔地骆拔〕(12,27)。作〔地骆枝〕(6,70),似误。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俱收载,《中文大字典》亦收,其注引 《魏书·官氏志》 云: “他骆拔氏,后改为骆氏。”
或作“佗骆拔”。
【源】 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他骆拔氏为骆氏。见《魏书》(7,27)。【变】 亦作〔佗骆拔〕(7,9,17,27)、〔地骆拔〕(12,27)。作〔地骆枝〕(6,70),似误。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俱收载,《中文大字典》亦收,其注引 《魏书·官氏志》 云: “他骆拔氏,后改为骆氏。”
或作“佗骆拔”。
读音:Jì【源】 ①系自姒姓。古有计国(故城在今山东胶县西南),禹后所封,以国为氏,见《姓考》(17)和《路史》(60,62)。 ②周武王封少昊之后兹舆期于莒,初都计斤(故城在今山东胶县西南),其后以
读音:xié见《姓苑》。罕见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 皆据《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按: 《汉语大字典》注称:“‘携’,同 ‘携’。今 ‘携’字通行。”则携姓即携姓,或
读音:Dōngméng【源】 ①相传伏羲之裔颛臾之后,见《路史》(17,62)。②东蒙,山名,即今山东蒙山,主其山之祀者,因以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山
读音:nǎn【源】 羌人姓。湳水出西河美稷县(故城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东南,羌人因水为姓(7,11,17,60)。【望】 西河(17,418)。【人】 湳狐奴,汉冲帝时羌渠帅(7,11,17)。罕
读音:Gē【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或系出少数民族姓(62)。《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hé zōng【源】 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是为河宗氏。又河宗柏天,逆天子于燕然之山,见《穆天子传》。河,四渎之宗,主河者因以为氏(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读音:Xīsī【源】 春秋时鲁大夫奚斯鱼之后,见《姓源》(17,62,63)。《姓氏词典》引《姓觿》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亦收,其注云: “又作奚邪勿。”如此,则奚斯氏当为
读音:Yúhélǐ【综】 清镶黄旗满洲闲散博尔吞之妻为俞和里氏(260)。
读音:Dūěrhā【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喀喇沁(23,63)。 【人】都尔哈楚布果尔,清蒙古镶红旗人,世居喀喇沁,顺治中从征贵州及败郑成功有功,授云骑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读音:qǐ zàng【源】 唐时吐蕃青海大酋有乞藏氏,见《唐书·韦皋传》(60,62)。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唐书·韦皋传》注云: “吐蕃青海大酋有乞藏姓。”唐代有乞藏·遮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