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移
读音:Yīyí
《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 云: “源于伊姓。‘伊尹之孙为伊移氏’。”
《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 云: “源于伊姓。‘伊尹之孙为伊移氏’。”
读音:shū见《姓苑》。
读音:guī【源】 相传舜后有圭国,以国为氏,见《姓考》(17,60)。圭,或即古圭戎地,在今甘肃天水西南。【变】 一作邽(17,60)。【望】 陈留(17,418)。【布】 北京有此姓。【人】 春秋
读音:Lóu【源】北魏时改鲜卑一那萎氏为蒌氏(11,12,17,60,70)。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郑通志·氏族略》 云: “娄氏,《官氏志》 云:‘那蒌氏改为蒌氏
读音:Lǒ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彰化(68,261)、北京、湖北武汉(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运城,湖北之武汉,湖南之冷水江,广东之新
读音:Kāngsàsǎng【源】 藏族姓。青海果洛地区四大房名之一(249)。
读音:Tā【综】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按: 《中国姓氏大全》音tà,不从; 其注云: “现代罕见姓。”)
读音:Qú/Chyi,Chi【源】 见《姓苑》(7,9,81)。
读音:Zuòhé《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按:胙和,疑乃“昨和”之讹,羌姓。)
读音:shí wǒ【源】 春秋时晋大夫扬食我伯石(食我为字,伯石为名)之后,见《姓源》(17,62)和《路史》(26,60)。《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路史》云: “晋后有食我
读音:Suì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河口有分布。此姓系河口瑶族自治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