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伏侯龍

伏侯龍

读音:Fúhóulóng

《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北周有大将军伏侯龙·恩。”疑此即 《续通志·氏族略》所收之伏俟龙氏,盖因侯、俟形近而讹; 恩为惠之讹。参见“伏俟龙”条。

猜你喜欢

  • 博爾濟克

    读音:Bóěrjìkè【源】 ①金时女真人姓(24)。②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扎鲁特、科尔沁等地(23,63,260)。【人】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巴颜之妻为博尔济克氏(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扎

  • 青唐

    读音:qīng táng【源】 西夏时吐蕃族有青唐部,因以部为氏(60,62)。又据《宋史》载,吐蕃之种入贡,首领厮罗居鄯州(故治在今青海乐都),后徒青唐(故治在今青海西宁),为青唐氏

  • 小狐

    读音:xiǎo hú【源】 ①射姑为小狐氏,见《路史》(4)。射姑为春秋时晋大夫狐偃之子,食采于贾(故城在今山西临汾贾乡),又称贾季(1)。②春秋时允姓戎族之姓,亦即小戎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

  • 干類

    读音:Gānlèi【源】 干类,古诸侯国,以国为氏(60)。【变】 一作〔于类〕(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 云: “青阳取干类氏,生少昊,后有干氏、类

  • 读音:xī【源】 ①黄帝之子得姓者14人,其一曰僖,见《国语》(7,11,21,60)。②系自姬姓。春秋时曹僖公之孙负羁为大夫,负羁以祖谥为氏(7,11,60)。③鲁僖公之后,以谥为氏(9,12,15

  • 读音:jī【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上海嘉定(351)、浙江上虞(279)、河北三河(285)、江苏武进(314)、甘肃永昌(392)、台湾台北、台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 慈无

    读音:cí wú与“慈母”同。

  • 子公

    读音:zǐ gōng【源】 ①春秋时齐顷公之子子公之后(4,7,60)。②春秋时郑国公子宋,字子公,其后以字为氏(4,7,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世本》注云: “齐顷公子子

  • 读音:xiè【源】 见《姓苑》(21,60,62)。燮父之后有燮氏(60,62)。【布】 北京、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人】 燮元图,宋时湘潭人,咸平进士,三台御史(21,60)。现行较罕见姓

  • 读音:Jīn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有分布。白族姓氏。此姓系泸水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