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綳
【源】 隋唐时西域苏毗羌部人姓,唐时苏毗羌部灭于吐蕃。亦称〔哲蚌〕氏(194)。藏族姓(217)。
【源】 隋唐时西域苏毗羌部人姓,唐时苏毗羌部灭于吐蕃。亦称〔哲蚌〕氏(194)。藏族姓(217)。
读音:ā shǐ nā【源】 夏氏之裔,居兜牟山,北人呼为突厥窟,历魏晋十代为君。后属蠕蠕,阿史那最为首领;后周末,遂灭蠕蠕,霸疆北土,盖百余年。至隋时,突厥可汗处罗、苏尼失等归化,号阿史那,至唐开元
读音:Áolún鄂伦春族姓氏。出自白依尔哈拉 (氏族)。原意为驯鹿,或指以养鹿见长之人。久之,或以技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鄂伦春族》。
读音:Cù【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大全》(91)。四川成都(91)、陕西扶风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台湾、四川之成都有分布。《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tú qiú【源】 系自嬴姓。秦嬴之后分封,以国为姓有菟裘氏(7,9,12,17,60)。春秋时菟裘为鲁邑,故城在今山东泗水北(7)。【变】 后改为菟氏(15,6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
读音:Liánghèhóudòu【源】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以部为氏(425)。
读音:Bùjí’ěrmùtè【综】 清正红旗蒙古前锋得住之妻为布吉尔木特氏(260)。
读音:zhōng qī楚官,以官为氏。(见《淮南子·高诱注》)
读音:Ào【音】又音o,即傲姓(91)。 【源】出自寒浞之子浇之后(60,62)。寒促为夏时诸侯,有穷后羿篡帝相之位,使浞为相,浞杀羿而篡之,后为少康所灭。 【人】浇彧,明成
读音:Gǔ’ěrlǔtè【综】 清正白旗蒙古护军五米之妻为古尔鲁特氏(260)。又,正蓝旗蒙古护军校富泰之妻为固噜特氏(260)。〔固噜特〕似即古尔鲁特之异译。
读音:Yǎ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养国(故城在今河南襄城),后灭于楚,为楚大夫由基食采之邑,因以为氏(7,17,24,60)。【望】山阳(17,60,418)。【布】辽宁沈阳、四川成都(9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