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奇特
【综】 清蒙古人姓。噶奇特恩译,字雨三,清蒙古镶蓝旗人,光绪年中任吉林将军(254)。又,清蒙古正黄旗中有噶起特氏,蒙古正蓝旗中有噶齐特氏(259),镶黄旗汉军闲散阿尔素兰之妻为噶济塔氏,正黄旗蒙古亲军格勒尔德之妻为嘎奇特氏(260),〔噶起特〕、〔噶齐特〕,〔噶济塔〕、〔嘎奇特〕等似均系噶奇特之异译。
【综】 清蒙古人姓。噶奇特恩译,字雨三,清蒙古镶蓝旗人,光绪年中任吉林将军(254)。又,清蒙古正黄旗中有噶起特氏,蒙古正蓝旗中有噶齐特氏(259),镶黄旗汉军闲散阿尔素兰之妻为噶济塔氏,正黄旗蒙古亲军格勒尔德之妻为嘎奇特氏(260),〔噶起特〕、〔噶齐特〕,〔噶济塔〕、〔嘎奇特〕等似均系噶奇特之异译。
读音:Bó薄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自姜姓。古时有薄国,相传为炎帝后裔的封国,薄国的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称薄姓。二是以采邑为姓氏。春秋时,宋国有大夫被封于薄城(今河南商丘北
读音:gōng nán【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献公之子楚,字公南,其后为公南氏(12,17,21,60)。【人】 公南牟,春秋时卫献公之子楚之子,见《左传》(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A-lù【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有此姓(208)。
读音:Qiūlǘ【音】 亦音秋闾(Qiūlǘ)、陬闾(Zōulǘ)(60,62)。【源】 春秋时徐偃王之食邑取虑(故城在今江苏睢宁西南),因氏(6,7,12,60)。【布】 唐时临淮郡有此姓(6,7,
读音:Èsūěrhú【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穆鲁(一作木鲁)、卓泰、索伦等地(23,63,180,260)。【变】 一作〔鄂苏尔胡〕(180)。清代满族姓氏。散处穆鲁卓秦、索纶等
读音:Gǎo【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北京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香河、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dà lián高车十二姓,四曰大连氏。(见《魏书》)少连、大连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见《礼记·杂记》)
读音:Suí【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随国(故城在今湖北随县南)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系自祁姓。陶唐氏之后,周时杜伯之子隰叔奔晋,隰叔之孙士会为晋上卿,食采
读音:Zhúlǔ【源】 金时女真人姓。系黑号姓(71)。【望】 彭城(71)。
读音:mò yē【综】莫耶为顿兮,铅刀为銛,见《汉书·贾谊传》。莫耶为春秋时吴大夫,其后因以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汉书·贾谊传》: ‘莫耶为顿兮,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