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夷
【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公子目夷之后。墨目音转,目夷为宋襄公兹父之庶兄(7,60)。【变】 一作〔黑夷〕(17)。【人】 墨夷须,春秋时宋襄公子,为大司马(11,60)。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①其引 《世本》 云: “宋襄公子墨夷须为大司马,其后有墨夷睾。” ②又注: “墨夷,即目夷,音转也。” (按: 《左传》 杜注: 目夷为襄公兹父之庶兄,与 《世本》 异。然无论如何,皆以名为氏,系出子姓。)
春秋时宋有墨夷鸣。
【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公子目夷之后。墨目音转,目夷为宋襄公兹父之庶兄(7,60)。【变】 一作〔黑夷〕(17)。【人】 墨夷须,春秋时宋襄公子,为大司马(11,60)。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①其引 《世本》 云: “宋襄公子墨夷须为大司马,其后有墨夷睾。” ②又注: “墨夷,即目夷,音转也。” (按: 《左传》 杜注: 目夷为襄公兹父之庶兄,与 《世本》 异。然无论如何,皆以名为氏,系出子姓。)
春秋时宋有墨夷鸣。
读音:Bùzhān【综】 清正白旗满洲闲散金保之妻为布占氏(260)。
读音:Yúgèluó【源】 西夏人姓(240)。
读音:Lǎng′ètè历史上西夏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西夏重臣多姓此氏,“夏左枢密朗鄂特·进忠、殿前太尉朗鄂特·元智、御史中丞朗鄂特·文广、参知政事朗鄂特·德光。”
读音:Cháhǎnmòěrqí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睿宗庶子拨绰之妻即姓此氏。“以姓为氏”。
读音:bái yáng tí吐谷浑别帅,有白杨提姓。(见《魏书》。后魏有白杨提度汁,吐谷浑别帅,率户附魏。(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
读音:péi mǎn裴满,汉姓曰麻。(见《金史·国语解》)历史上女真族姓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金史·国语解》亦收,汉姓曰“麻”。未详其他。金代有裴满·达、裴满·亨、裴满·胡喜。
读音:Shéng【源】 见《姓苑》(17)。【布】 台湾(64,68,261)、河北无极、河南宁陵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清原,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东
读音:chóu挚畴之后。(见《风俗通》)畴国之后。(见《国语·韦昭注》)
读音:Hǎo郝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传说殷帝乙封自己的儿子期于郝乡,其后子孙以地为氏,称郝氏。二是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乌恒人有郝姓。郝姓以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向
读音:Xiè【源】 ①周武王封黄帝之裔于蓟(故城在今北京大兴),其后有氏、契氏、偰氏(17,62)。②其先本高车人,唐时为回纥人,随其主居于偰辇河,因以偰为氏(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