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丘
【源】 ①壶丘,陈大夫采邑(故城在今河南新蔡东南),子孙以地为氏(17)。②出自郑国壶丘封人之裔,见《姓氏英贤传》(60,62)。【变】 一作〔壶邱〕(6,12,17)。【望】荥阳(418)。 【人】 壶丘林,春秋时晋大夫,见《世本》(60,6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并注其源:①其据《世本》注云: “晋大夫壶丘林之后。”②又引 《姓氏英贤传》 云: “出自壶丘封人之后。” “亦作狐丘。望出荥阳。”
或作“壶邱”、“狐邱”。
【源】 ①壶丘,陈大夫采邑(故城在今河南新蔡东南),子孙以地为氏(17)。②出自郑国壶丘封人之裔,见《姓氏英贤传》(60,62)。【变】 一作〔壶邱〕(6,12,17)。【望】荥阳(418)。 【人】 壶丘林,春秋时晋大夫,见《世本》(60,6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并注其源:①其据《世本》注云: “晋大夫壶丘林之后。”②又引 《姓氏英贤传》 云: “出自壶丘封人之后。” “亦作狐丘。望出荥阳。”
或作“壶邱”、“狐邱”。
读音:shùn【源】 ①虞舜之支庶以舜为氏(17,60)。②春秋时晋贤人舜华之后(60,62)。【望】 河东(17,418)。【布】江苏武进(314)、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人】 舜俞咨,宋延祐
读音:Wúmèi赫哲族姓氏。本氏族名,以为氏。“吴昧”,乃“吴勒敏” (按: 疑今作“诺敏”)之别译,河名,居此者因以名族,以族为氏。遂有吴昧哈拉 (姓)。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赫哲族》。
读音:Dìhǎsháopǔ彝族姓氏。本氏族名——鼠 (氏)族,或以代姓;或改单姓“李”。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读音:Hóngshì’ěr【综】清满洲镶黄旗中有鸿实尔氏(259)。
读音:běi mén北门氏,《左传》有北门驷;《尸子》有北门子;《庄子》有北门成。(见《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以所居为氏。黄帝臣有北门成,汤佐有北门侧。(见《姓氏考略》)
读音:Tǎtǎér【源】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塔塔儿氏(12)。塔塔儿系蒙古诸部之一,金时分为六部,游牧于呼伦贝尔湖以西。以部为氏(32,79,384)。今蒙古族仍有此姓(384)。【变】亦作〔达达儿〕
读音:féng sūn秦大夫逢孙之后。(见《英贤传》)
读音:Chéngyáng【源】 周武王封其弟载于郕(故城在今山东宁阳北郕乡),其后迁于城之阳,故曰城阳。以地为氏(60,62)。【变】 一作成阳(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
读音:Mào/Maw,Mau【源】 俗冒字,见《辞海》(63)。又见《氏族博考》(16)。【布】 台湾花连、嘉义、高雄、台中等地均有此姓(64,68,261)。
读音:Sù【源】①八元中之仲堪,谥肃,后世以为氏(7,60,62)。八元亦称八凯,为帝喾高辛氏时才子,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分别谥忠、肃、共、懿、宣、慈、惠、和(21)。②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