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稽
【源】 ①代北三字姓(21)。②北周时宇文氏赐怀宁郡公大将军蔡祐姓大利稽氏(7,12,17)。【变】 ①北魏孝文帝时改大利稽氏为邰氏(12,21,44,60)。一说北魏孝文帝改代北姓,有大莫于氏改郃氏,而无大利稽氏改邰氏(70)。②大利稽氏或为大洛稽氏之异译(70)。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本鲜卑族姓; 又,北周赐蔡祐姓大利稽氏。后或改为邰。邰,或作“郃”,盖邰、郃形似而讹。
【源】 ①代北三字姓(21)。②北周时宇文氏赐怀宁郡公大将军蔡祐姓大利稽氏(7,12,17)。【变】 ①北魏孝文帝时改大利稽氏为邰氏(12,21,44,60)。一说北魏孝文帝改代北姓,有大莫于氏改郃氏,而无大利稽氏改邰氏(70)。②大利稽氏或为大洛稽氏之异译(70)。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本鲜卑族姓; 又,北周赐蔡祐姓大利稽氏。后或改为邰。邰,或作“郃”,盖邰、郃形似而讹。
读音:Bìlǔ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别剌歹”。
读音:xiāo yǐn楚大夫嚣尹之裔,因氏。(见《姓源》)周有嚣尹喜。(见《续通志·氏族略》)
读音:Zēngkāng景颇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有载,属载瓦支系,未道其详。
读音:Wù’ěrlǔtè【综】 清蒙古正蓝旗中有务尔鲁 特氏(260)。
读音:Nángjiātè【源】 ①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②今蒙古族有囊家台氏,〔囊家台〕似即囊嘉特之异译。【布】 内蒙古巴林右旗中部有此姓(384)。【人】 囊嘉特乌拉岱,清蒙古正蓝
读音:Zǐkuān【源】 春秋时郑大夫游速之后(17)。郑公族有子宽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路史》 注云: “郑公族有子宽氏”。
读音:Yù’ěr【综】 彝族姓。属曲涅家支(375)。
读音:Jiābā【综】 夏尔巴人姓。世居西藏聂拉木樟木口岸和定结陈塘区(435)。
读音:Róngjū/Jungchu【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Jiāngjiāowǎ古代吐蕃族姓氏。吐蕃自达磨赞普被杀以后,分裂为四: 其一在前藏,即拉萨王系。此系又分而为六,其中之一,即姜郊瓦氏,当以部族为氏。见《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