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夫餘

夫餘

读音:Fúyú

【源】 ①春秋时吴国太子夫概王奔楚,其子在吴,以夫馀为氏。见《风俗通》(6,9,17)。②百济国(古朝鲜)王姓夫馀氏,以国为姓。其先为夫馀之别种(6,12,60,70)。夫馀为古族名,亦作扶馀、凫臾。西汉时建立夫馀国,故城在今黑龙江安农境。【望】 吴兴(17,418)。【变】 一作扶馀(60)。【人】 夫馀摇,唐高宗时人(17)。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吴太子夫㮣王奔楚, 馀子在吴, 以夫馀为氏。” 后或音讹为凫臾氏。此当系出姬姓。② 《姓氏考略》 据 《北史》 注云: “百济国姓夫馀氏。” ③又,古国名,《史记·货殖列传》: “北邻有乌桓、夫馀。”夫馀,亦作扶馀。古扶馀国在今吉林双城以南、迄于辽宁昌图以北之地。国人或以国为氏,亦称夫馀氏。(按: 《姓氏考略》载: “百济国姓夫馀氏。见 《北史》。此以国为姓。一作扶馀。”似将百济国姓与古夫馀国姓混而为一。不从。)

周书》 有夫馀·於罗瑕。

猜你喜欢

  • 读音:Gǔ/Guu,Ku【综】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读音:hūn【源】 见《姓苑》(9)及《集韵》(80,91)。【变】 《姓觿》作〔昬〕(17)。【望】 河南(17,418)。【布】 四川成都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有分布。《中文大

  • 读音:shù【音】 庶氏有Shù、Zhù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庶(Zhù)姓。【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公族之后,以非正嫡,号庶氏(11,17,60)。②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大夫庶其来奔鲁,其后为庶氏

  • 稷丘

    读音:jì qiū【源】 见《姓苑》(60,62)。居于稷丘者以为氏,如闾丘,稷丘之类(60)。 【人】 稷丘子,见《神仙传》(7,9,12)。历史上罕见复姓。初见於 《姓苑》。《姓氏考略》注云:

  • 宗伯

    读音:zōng bó【源】 周卿宗伯(周制六卿之一,春官曰宗伯,掌邦礼之事)之后,以官为氏(7,17,60)。【人】 宗伯凤,汉王莽时仆射(7,11,17,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

  • 读音:hú【源】 居于湖上,因以为氏。如河氏、澓氏之类(60,62)。【布】 浙江江山(325)、江苏武进(314)、广东新兴(316)、安徽淮南(362)、台湾(64,68,261)、江西新干(40

  • 顏成

    读音:Yánchéng【源】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娄国君武公,字颜,谥成,其后以字合谥为氏(12,21,60)。【人】颜成子游,见《庄子》(6,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 達力德爾

    读音:Dálìdéěr【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鄂斯尔哈拉,汉姓为杜(189)。达斡尔族姓氏,出自额苏里“哈拉”。后或改单姓“杜”,盖取“达力德尔”氏之首音,谐其近似音之 “杜”而得。

  • 读音:ní【音】 又音尼去声(Nì)(17)。【源】 ①春秋时宋大夫卑泥之后,见《世本》(4,9,12)。一作泥卑(7),泥车(60)或车泥(4)。 ②汉时西域焉耆国(故城在今新疆焉耆西南40里)有泥

  • 读音:Sòng宋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子姓。周武王微子启于宋,后子孙以国为氏。二是源姬姓。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名姬宋,其后世子孙遂以先祖名字为姓,即姓宋。三是为少数民族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