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伯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大夫伯季之后(6,11,12,17)。【人】 子伯先子,周时魏人,居西河,为子夏之门人(6,12,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卫大夫子伯季之后。”以字为氏。
战国时魏有子伯·先,子夏门人,居西河。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大夫伯季之后(6,11,12,17)。【人】 子伯先子,周时魏人,居西河,为子夏之门人(6,12,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卫大夫子伯季之后。”以字为氏。
战国时魏有子伯·先,子夏门人,居西河。
读音:wēn gū【综】 代北姓。后改为温氏(12,27,44,60)。疑系嗢盆氏之讹(70)。【人】 温孤元规,北魏垂拱中人(6,12,2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读音:Gānrě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Shēnmù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朱舍里(一作珠舍哩)(23,63,180,260)。【变】 一作〔申穆理〕(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珠舍哩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
读音:Móupān【综】 彝族姓。属彭伙家支,云南宁蒗有此姓(375)。
读音:Bàidūkè【综】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官保之妻为拜都克氏(260)。
读音:Xiānyú【源】 ①鲜虞,春秋时小国,为白狄一支,战国时改称中山(故城在今河北正定西北新市城),后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7,60,62)。②楚申鲜虞,本齐人,其后以名为氏(12,21)。历史上
读音:Jù【音】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罕见姓氏”,未详其源。(按: 苣,或指莴苣,疑即以此蔬菜名为姓。)
读音:Fēilián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史记》 云: “秦赢姓有飞廉氏。”以名为氏。《姓氏考略》亦注: “秦,赢姓,后分封,以国为氏。”(按: 《万姓统谱》亦载
读音:Áo【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西新干(400)、黑龙江呼玛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湖北之老河口、江西之新干、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
读音:Yā【源】 押衙为官名,或世官者之后以为氏(62)。亦见《中华姓府》(63)。【布】北京、辽宁沈阳(91)、河南禹县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景县,山西之太原、运城,辽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