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ú

屠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地名为姓氏。据说上古时,黄帝与炎帝两部族联合讨伐蚩尤,将其部族人愿意归顺者,迁到邹、屠两地(均在今山东境内)定居,形成邹、屠二姓。二是以官名为姓。春秋时,有一种专门负责牲畜屠宰的官职,称屠人。屠人的后代中有的以职业作为姓氏,称为屠氏。三是源于氐姓,武都氐有屠飞。

早期屠姓主要繁衍于今山东一带。在古代,屠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广平。现在,屠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浙江、江苏、安徽等省为多。

屠姓历史人物有屠隆,明代戏剧作家、文学家,有异才。曾任青浦知县、礼部郎中。闲暇时常招名士饮酒赋诗,游历大山名川,著作颇丰。代表作有《昙花记》《修文记》《彩毫记》等。屠叔方,明代大臣,官至监察御史,万历进士,有《建文朝野汇编》传世。屠本畯,明朝动植物学家,出身书香门第。明中叶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进行实际考察和研究,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屠本畯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调查研究,写出《闽中海错疏》《海味索引》《闽中荔枝谱》《野菜笺》等书。内容涉及植物、动物、园艺等领域。

屠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七十九位。


【源】 ①轩辕(即黄帝)逐蚩尤,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后分为邹氏、屠氏,见《拾遗记》(21,60)。②系自子姓。商汤支庶封于䣝(故城在今陕西合阳),后去邑为屠氏,见《姓考》(17)。又,殷之旧族有屠氏,即荼也(5,60)。③屠蒯者,晋之膳宰也,屠氏之职以割牲为事(21)。其后以职为氏(89)。④武都屠氏出自氐人(17,60,242)。⑤清满洲正黄旗中有屠氏(259)。【望】 广平(17,21,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多此姓,三省屠氏约占全国汉族屠姓人口82%。【人】 屠击,春秋时晋中行将(11,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景县、黄骅,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澄海,贵州之普安,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中文大字典》 据《拾遗记》 注云: “轩辕出蚩尤,迁其氏善者於邹、屠之地; 恶者於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 ② 《姓氏考略》 注引 《潜夫论》 云: 殷之旧族 (按: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作 “殷之归族”,“”,当为 “” 之误) 有屠氏,即荼氏。③郑樵将其归入 “以技为氏” 之列,其先当为屠户。④历史上氐族亦有屠姓。《姓氏考略》据 《北史》 又注:“夷姓。武都氐有屠飞。”

春秋时晋有屠蒯 (按: 《礼记》 作 “杜蒉”),郑有屠击; 汉末有屠景先; 元代有屠性 (按: 此从 《中国姓氏大全》,《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作 “屠姓”);明代有屠隆; 清代有屠守仁。

猜你喜欢

  • 訛一

    读音:Éyī【源】 西夏人姓(95)。

  • 虖連鞮

    读音:Hūliándī历史上匈奴族姓氏。《姓氏考略》有载。其注“挛鞮”云: 匈奴单于姓挛鞮氏。见《史记》; 《后汉书》作“虖连鞮”,亦作“虚连鞮。”或作“虚连题”。

  • 上官

    读音:Shàng guān上官姓出自芈姓。春秋时,楚怀王有个小儿子叫子兰,一说其被封为上官大夫,后世子孙遂以官名为姓。一说上官是地名(今河南滑县东南一带),子兰被封于此,后世子孙遂以封地为姓,

  • 台楚嚕

    读音:Táichǔlū历史上西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西夏有武节大夫台楚噜忠毅。未道其详。

  • 夹谷

    读音:Jiāgǔ夹谷姓源自少数民族。宋朝时,女真族中有“加古”部落,后讹为夹谷。夹谷姓初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如今上海、辽宁等地有少量分布。夹谷姓历史人物有金代进士夹谷衡,曾任东平府教授,后调

  • 錫喇德

    读音:Xīlǎdé【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扬什木(23,63)。【变】清正白旗蒙古护军赶福之妻为西勒忒氏,正蓝旗蒙古马甲董宁之妻为锡拉努特氏(260),〔西勒忒〕、〔锡拉努特〕等似均为锡喇德之异译。

  • 东野

    读音:dōng yě周公之后、伯禽之少子名鱼,食采于东野,因以为氏。(见《东野志》)鲁城南之东,檀山之阳,有东野田一成,鲁公赐第三子鱼以自养,因田为氏,始以东野为姓焉。(见《山东通志》)▲〈战国〉东野

  • 耨埒特

    读音:Nòulètè【源】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锡喇塔拉、扎噜特等地(23,63,260)。 【变】一作〔耨勒特〕(260)。 【人】清正蓝旗蒙古护军英钩色之妻为耨勒特氏(260)。

  • 读音:Cè【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侧氏,见《路史》(17,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姓氏考略》注引 《路史》云: “楚公族有侧氏。”则知此当系出芈姓。

  • 仆兰

    读音:pú lán后魏内入诸姓之一,后改为仆氏。(见《魏书·官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