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
【源】 见《姓苑》(15,21,24,60)。【人】 嶽思忠,明时榆次人,弘治举人,通渭知县(15)。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初见於《姓苑》,未详其源。(按: 嶽、岳乃古今字,故嶽姓当为四嶽之后。嶽,岳本一姓,后用以分族。)
明代有嶽崇,上杭知县; 又有嶽思忠,弘治举人,通渭知县; 又有嶽仲信,卫指挥。
【源】 见《姓苑》(15,21,24,60)。【人】 嶽思忠,明时榆次人,弘治举人,通渭知县(15)。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初见於《姓苑》,未详其源。(按: 嶽、岳乃古今字,故嶽姓当为四嶽之后。嶽,岳本一姓,后用以分族。)
明代有嶽崇,上杭知县; 又有嶽思忠,弘治举人,通渭知县; 又有嶽仲信,卫指挥。
读音:luò络,姓也。(见《广韵》)
读音:Jìsuí【源】 周时八士之一季随之后,以名为氏(4,6,9,12,17)。【人】 季随逢,春秋时宋人(6,17,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世本》云: “周八
读音:jiá晋有大夫荚成僖子。(见《世本》)荚,姓,艺文志有荚氏春秋。(见《正字通》)
读音:Bān班姓出自芈姓。一是秦灭楚,楚令尹斗班的后代居于晋、代之间,取班姓。二是据说若敖孙子文出生后,被遗于野,为虎所乳,据说长大后身有虎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班”和“斑”通,后改成
读音:Zhū朱姓来源有三个。一是颛顼的后裔被周武王封于邾国(今山东费县、邹县、滕县等地), 其贵族以国名为姓, 即邾姓。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 邾姓子孙改姓朱氏。二是虞舜臣子朱彪(一作朱虎) 的
读音:Yánchéng【源】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娄国君武公,字颜,谥成,其后以字合谥为氏(12,21,60)。【人】颜成子游,见《庄子》(6,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读音:pó【音】 繁氏有婆(Pó)、樊(Fán)二音,且分二姓(17,19,63)。参见繁(Fǎn)姓。【源】 周成王以商民(即殷人)七族分于康叔,其一为繁氏(7,9,12,15,17)。【变】 一作
读音:Āi【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浙江之嵊县,云南之孟连、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傣族、白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亦收载。傣族之 “哎” 姓,亦作
读音:Chuì【源】见《类篇》(62,80,86)。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集韵》 收载; 未详其源。
读音:Xǐ【音】 亦音喜(Xǐ)(6,12,17)。【源】 ①见《姓苑》(6,9,21)。②高阳蛮酋姓(60)。高阳,三国时吴置郡,故治在今广东阳江西30里。今瑶族姓(119)。【望】 南海(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