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híli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乌叶尔拜柴(23,63,260)。【变】一作〔式勒〕(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乌苏尔、拜柴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Tóngguī【综】 见《中国姓氏汇编》(75)。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Bào【综】 见《中华姓府》(63)和《中国姓氏集》(62)。台湾花莲有此姓(68,26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亦载,“元有报恩奴”,未详其他。
读音:Lì利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商代末,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妻契和氏及儿子理利贞逃亡,后有以祖字为姓氏者。二是春秋时晋大夫孙食采于利邑,子孙以邑名为姓氏。利姓发源于河南,如今全国利姓仍以
读音:Dōnglóu【源】 系自姒姓。周武王克商,求夏禹之裔,得东楼公,封于杞(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因有东楼氏(6,9,11,17,60)。【人】东楼羽,春秋时杞大夫(6,21)。历史上罕见复姓。《续
读音:Bālīlèhū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译作: “八鲁刺忽”。
读音:Shǐwéi【源】 豕韦,陶唐氏之后小国,彭姓。大彭之孙元哲封于豕韦,为商伯。刘累更封其地,承其国为豕韦氏,见《路史》(4,11,17,60)。豕韦,春秋时卫地,故城在今河南渭县东南。历史上罕见
读音:Zhòu【源】 见《姓苑》(7,11,12,21)。【望】 平阳(17,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姓苑》,未详其源。
读音:chóu zǐ陈桓公生昭子来将,孙卑为雠子氏。(见《世本》)
读音:yī【源】 ①相传黄帝25子,其得姓者12,其中有依姓,见《国语》(9,11,21,60)。②春秋时郑大夫食采于依,因氏,见《路史》(17)。③非汉姓。晋时扶馀国(一作夫馀,故城在今吉林双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