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
【源】 ①春秋时周王子带食邑于甘(故城在今河南洛阳西南),称甘昭公带,其后以带为氏(9,60)。②春秋时鲁仲叔带之后(17,60)。亦见《姓苑》(6,12,15,60)。【望】 河东(17,418)。【布】 安徽淮南(362)、江苏高淳(305)、广东新兴(316)、顺德(363)、上海嘉定(351)、湖北黄梅(361)、福建武平、湖南绥宁等地均有此姓。【人】 带佗,战国时赵魏名将,与吴起并称(61)。
【源】 ①春秋时周王子带食邑于甘(故城在今河南洛阳西南),称甘昭公带,其后以带为氏(9,60)。②春秋时鲁仲叔带之后(17,60)。亦见《姓苑》(6,12,15,60)。【望】 河东(17,418)。【布】 安徽淮南(362)、江苏高淳(305)、广东新兴(316)、顺德(363)、上海嘉定(351)、湖北黄梅(361)、福建武平、湖南绥宁等地均有此姓。【人】 带佗,战国时赵魏名将,与吴起并称(61)。
读音:Tōu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偷” 为“俞”之tōu姓所改,以与“俞”之yú姓相别。)
读音:Túbǔbùyán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据《元史·列传》载: “谔勒哲,图卜布延氏。”此“以姓为氏”。未道其详。
读音:dāng yú匈奴大族有当于氏。(见《汉书·匈奴传注》)
读音:Sàlū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巴林(23,63)。【变】清蒙古镶蓝旗中有萨鲁特氏(259),〔萨鲁特〕似即萨噜特之异译。【人】萨噜特色楞,清蒙古正红旗人,世居巴林,从征耿精忠、吴三桂有功
读音:Gé’ěrgēn【综】清驻防杭州蒙古八旗中有格尔根氏(256)。
读音:Qiáojiā【综】 清驻防黑龙江正黄旗中有乔佳氏(72)。乔佳德兴阿,清满洲正黄旗人,咸丰中都统(436)。
读音:Wǎpái景颇族姓氏。汉意为“抬猪”,以为姓。《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zhū jiàng楚有诸将氏。(见《路史》)
读音:Xiāngxí【源】 姜姓之别,见《潜夫论》、《希姓录》(63)。《姓氏词典》 引 《希姓录》 收载,其注云:“源于姜姓。‘姜姓之别’。”未道其祥。
读音:Bālǐ/Bar【综】 元时蒙古人姓(33)。或即巴哩氏。八里(Bar)为元蒙古人名组成部分,如元太祖之祖八里丹,崇明州达鲁花赤八里颜等(399)。故疑“八里”非姓,今姑录此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