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怯烈

怯烈

读音:Qièliè

【源】 怯烈即克烈之异译,为元时蒙古一部,以部为氏(397)。《元史》分克烈、怯烈为二姓,实系同源。【变】 亦作〔怯列〕、〔蒙古怯烈〕(57)。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奇味〕(24)。【人】 也先不花,蒙古怯烈氏,元裕宗时封燕王,成宗时历官湖广行省平章、上柱国、荣禄大夫(61)。哈散纳,怯烈氏,一作〔怯烈亦〕(61)。从元太祖征王罕有功,太宗时授平阳、太原两路达鲁花赤(57,61,399)。达理麻识理,怯烈氏,一作〔怯烈台〕(57,61),元时开平人,至正中官上都留守兼开平府尹,仕至知枢密院事(57,61,399)。


《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蒙古族姓。元顺帝时右丞相搠思监,姓此氏。” (按: 疑此即 《续通志·氏族略》 所收却特氏之别译。) 参见 “却特”条。

猜你喜欢

  • 读音:chuān【源】 见《姓苑》(15,21,60)。古有三川氏,川姓宜为三川氏所改(60,62)。【布】 山东新泰(359)、台湾花莲(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

  • 读音:zhì质氏出夙氏。(见《路史》)质氏以洒扫而鼎食。(见《汉书·货殖传》)

  • 读音:sháo【源】 ①鲁地名(或指春秋时勺梁,故城在河北望都东),因以邑为氏,见《姓谱》(21,60)。②系长勺氏,尾勺氏所改(60,62)。③宋绍兴年中,勾氏为避高宗赵构名,改姓勺(24)。④蒙古

  • 读音:dá【源】 ①陶答子冶陶,见《列女传》。据张澍考证,陶答子姓答,而官陶邑大夫(60,63)。故西汉以前已有答姓。 ②回族姓。【布】 安徽淮南(362)、陕西长安、渭南(62)、湖北钟祥(388)

  • 卑梁

    读音:bēi liáng【源】 卑梁,春秋时楚国边境之邑,与吴国接境,后以邑为氏(21,60,87)。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楚国边邑,后以为氏。” 《史记·吴世家》载:

  • 察庫他

    读音:Chákùtā【综】 清镶白旗满洲马甲长保之妻为察库他氏(260)。

  • 梅知

    读音:Méizhì【源】 辽、金时回纥部库莫奚部落,亦称奚族,有五姓,其一为梅知氏(17,62,71)。【变】 《辽史》作〔梅只都〕(7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穆济〕(24)。《姓氏词典》 引

  • 日律

    读音:rì lǜ【源】 鲜卑族姓,见《魏书》(60,62)。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魏略》注云: “鲜卑有此姓。”未得其详。

  • 读音:Duǒ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运城,甘肃之永登,青海之天峻,新疆之布尔津,湖南之芷江,四川之长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有此

  • 读音:sù【源】 见《姓苑》(21)。【望】 雁门(17,418)。【人】 潚河,汉时雁门太守(6,21)。见《姓苑》。汉有雁门太守潚河。(见《奇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