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ī

【源】 ①系自姬姓。息侯之国,其地在蔡州新息县(故城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12,17,60)。②系自妫姓。春秋时楚文王妃息妫是也(6,9,17)。【变】 一作鄎(12)。【望】 襄阳(17,21,60,418)。【布】 台湾桃园(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息治宝,明时山西应县丞(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辛集,山东之龙口,吉林之盘石,山西之太原,甘肃之舟曲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亦作 ‘鄎’。侯爵,妫姓,今蔡州新息县是。《庄十四年》 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② 《姓氏考略》 注引 《姓苑》 云: “息侯之后,子孙以国为氏。”据此,《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均以为 “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故址在今河南息县。” 认定息氏为姬姓,不知其何所本。望出襄阳。

春秋时楚有息桓; 明代有息治,宝应县丞; 又有息昭,贡士,任知县; 又有息隆泰,东光人,诸生。

猜你喜欢

  • 温稽

    读音:Wēnjī【源】 见《姓苑》(11,17,62),亦见《魏书》(7,9)。疑即和稽氏(70,78)。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皆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

  • 羌憲

    读音:Qiāngxiàn【源】 ①春秋时郑公族有羌宪氏,见《路史》(17,62)。②春秋时卫公族羌之孙宪为羌宪氏,见《世本》(4,7,12,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 普陋茹

    读音:pǔ lòu rú【源】 代北三字姓。其先为靺鞨人(27)。【变】 ①亦作普六茹、〔普陋如〕(27)。②北魏孝文帝时改普陋茹氏为茹氏(7,9,12,27,44)。亦有改为李氏者(27)。历史上代

  • 處師

    读音:Chǔshī【源】 ①春秋时陈国富人处师氏之后(11,17,60)。②古时大夫处于太师、少师之位而教化于人者,以处师为氏(60,91)。【变】 或即褚师(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

  • 邱敦

    读音:Qiūdūn【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当系丘敦氏因避孔子名讳而改。清以后可能仍有此姓。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后魏献帝弟为邱敦(氏),为十姓(

  • 读音:bào【源】 汉末杞康为安定太守,董卓为暴,惧诛,因改姓为抱氏,见《魏书·抱嶷传》(7,9,11,15,17)。【望】雍丘(17,418)。【人】抱嶷,北魏时安定石唐人,官至镇西将军、泾州刺史,

  • 读音:Qiáo【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新编千家姓》(73,91)。安徽淮南(362)、四川灌县(62)、富顺(395)、泸县(62)、台湾台北、台南、桃园(68,261)

  • 季融

    读音:jì róng【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斗廉之子季融之后,子孙因氏,见《世本》(4,6,12,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羋姓。《世本》: ‘楚鬬 (斗)廉生

  • 呼雅

    读音:Hūyǎ金代女真族姓氏,乃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 安國

    读音:Ān′guó【源】 汉侯公(汉高祖遣侯公说项羽中分天下,即此人也)济太上皇于鸿沟之阸(音厄,意为危难),谥曰安国君,必其子孙以安国为氏,见《姓氏寻源》(60,62)。【人】 安国少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