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ao

敖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帝颛顼之师大敖的后人以祖辈名字命姓,有敖姓。二是出自芈姓,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凡是被废或被弑得不到谥号者,均称之为敖,其后有敖姓。

敖姓望族出于谯郡(今安徽亳州),后来,逐渐迁徙至广东。明初,江西敖姓散居于云南、贵州等地。如今敖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福建、四川、重庆、贵州、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台湾等地为多。

敖姓历史人物有敖陶孙,南宋诗人、文艺理论家。性直而重义,权相韩侂胄执政,指责理学为伪学,朱熹被贬外任。敖陶孙当时在太学,写诗送朱熹,触怒韩侂胄而遭追捕。他是江湖派诗人,曾因《江湖集》被毁版而受株连贬官。其诗多为古体,风格雄浑深厚。也擅长评诗,其《臞翁诗评》以直感来形象地描述诗人特点,如“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等,后世流传颇广。敖英,明代人,正德年间进士,由南京刑部历任陕西、河南提学副使,官至江西右布政使。善于写诗,其诗作意境幽远,独辟蹊径,深得好评。

敖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七十五位。


【源】 ①相传颛顼之师大敖之后有敖氏,见《风俗通》(1,9,12,60)。②相传高阳帝别号大敖,其后有敖氏(7)。③黄帝裔孙封于敖,谓之大敖,见《姓谱》。《诗经》:搏兽于敖(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北之故河阴县西),是其地,故因地为氏(17)。④清满洲八旗中鄂济氏、敖佳氏等,后均有改为敖氏者(180)。满族仍有此姓(344)。⑤达斡尔族敖沃勒氏、爱协金氏等,汉姓均为敖(189)。今达斡尔族仍有此姓(229)。⑥鄂温克族敖拉氏,汉姓为敖(192)。⑦鄂伦春(191)、蒙古(344,369)、回(344)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谯郡(17,418),谯国(12,60),鲁国(7)。【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敖知言,宋时朝散郎,大观中知尚安军(21)。敖文祯,明时江西高安人,万历进士,累官礼部尚书(61,62)。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云南之路南、河口、陇川、邱此、马关等地均有分布。汉、蒙、白、土家、傈僳、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颛帝师太敖之后。”② 《姓氏词典》 引 《新纂氏族笺释》 注云: “羋姓的分支,系春秋时楚国公族后代。凡被废弑不成君者 (按: 原引作 ‘郡者’ 误。径改。)曰敖,如若敖、诸敖之类,其后为敖代。”③清代满族姓敖佳氏、鄂济氏,均改为敖氏。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④或为达斡尔族之敖拉氏、敖嫩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敖而为单姓。又,爱协金氏出自敖拉哈拉 (姓),故从其哈拉 (姓) 或改为单姓“”。

唐代有敖颍,进士; 宋代有敖颍士,登进士第;明代有敖宗庆,广西按察使。

猜你喜欢

  • 读音:dǔ见《姓苑》。元笃列图,字产城,永丰人。(见《万姓统谱》)▲〈明〉笃自诚,顺义县丞。

  • 王李

    读音:Wánglǐ【源】 当系李、王两姓所合成。台湾台南有此姓(68,261)。

  • 烏拉岱

    读音:Wūlā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外剌歹”。

  • 温若蘭

    读音:Wēnruòlán【源】 代北三字姓(27)。或即温石兰氏。

  • 惹基

    读音:Rějī【源】 彝族姓(375)。

  • 小戎

    读音:xiǎo róng【源】 小戎子生夷吾,见《左传》;杜预注:小戎,允姓之戎(60,62)。春秋时有允姓之戎、伊洛之戎、己氏之戎、北戎、犬戎、骊戎和蛮戎七种,当以族名为姓(91)。【变】 一作小狐

  • 读音:Xiè/Shieh,Sye【源】 《汉书》契作卨(7,24)。契为殷之祖,虞舜之臣,佐禹治水有功,舜命契为司徒,其后有卨氏(7,9,24,60)。

  • 可詆

    读音:Kědǐ【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亦收。未详其源。

  • 西王

    读音:Xīwáng【源】 以地为氏。即《尔雅·泽地》中四荒之西王母国(7,12,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新序》云:“子夏曰:‘禹学于西王国。’”(按:古西羌

  • 唐旄

    读音:Tángmáo古羌族姓氏。本西域古国名,其地北接于阗,东北为苏毗,西临天竺,南为吐蕃,为母系王国,有大小女王及两都城。女王达甲瓦,都年长宁波(地当今西藏尼木县东南); 小女王弃邦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