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āng

桑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秦国大夫公孙枝,字子桑,子孙以祖辈字为姓氏,或为单姓桑。二是黄帝裔孙少昊穷桑氏之子孙以桑为氏。

桑姓发源于黄河下游的山东西南部。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桑姓于河南郡、黎阳郡形成郡望。桑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河南、江苏、四川、黑龙江等地为多。

桑姓历史人物有汉代桑弘羊,武帝时担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主张重农抑商。在其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此外,还组织了60万人屯垦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暂时缓解了经济危机,史称当时“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介,苏州府常熟人,明代官吏。嘉靖十年举人。曾任山东滋阳知县,任职期间,救饥民数千,抑不法豪民,为民所爱而豪门怨之。遂谢职归田,有《吟史和陶集》等。

桑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零七位。


【源】 ①系自己姓。黄帝裔孙少昊穷桑氏之子孙以桑为氏(7,17,60)。②系自嬴姓。春秋秦穆公之秦大夫公孙枝,字子桑,其孙以王父字为氏,或单为桑氏(7,9,11,12,17)。③神农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其后有桑氏(60,62)。④古有桑国。秦昭襄二年,桑君作乱,伏诛,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考》(17)。⑤彝(130)、满、蒙古(344)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一作〔桒〕(9)。【望】 黎阳(17,21,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山东、河南、江苏、四川、黑龙江等省多此姓,5省桑姓约占全国汉族桑姓72%。【人】 桑弘羊,汉时御史大夫(17,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河北之景县,山东之平度、昌乐、平邑、东平,湖北之监利,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藏族、满族、傈僳、纳西、景颇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赢姓。秦大夫子桑之后也。公孙枝,字子桑,以字为氏。”(按:“以王父字为氏”者,公子之为王父者也。今公孙枝之后亦用公孙字为氏。公孙枝,穆公时人。此以字为氏,系出嬴姓。)②《姓氏考略》据《姓谱》注云:“出自少昊穷桑氏,子孙以桑为氏。”③又注:“神农取承桑氏,(亦作桑水氏),桑姓所出也。”

汉代有桑弘羊,武帝时为侍中;晋代有桑冲,黄门郎;清代有桑春荣,道光刑部尚书。

猜你喜欢

  • 读音:Fàn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监利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上声” 部,未详其源。《姓氏词典》据 《太平图话姓氏综》 注云:“以器具为姓氏。” 範,亦作笵,铸造

  • 費莫

    读音:Fèimò《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词典》 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清顺治时牛庄城守卒官伊勒慎,姓此氏。”(按: 疑此即 《清通志·氏族略》所收“费摩”之别译。详见“费摩”条。)

  • 壶丘

    读音:hú qiū晋大夫壶丘林之后。(见《世本》)壶丘氏,列子师,壶丘子林。(见《万姓统谱》) (按:壶丘子林,又称壶子林,战国时郑人,列卸寇之师)出自壶丘封人之裔。(见《英贤传》)

  • 戛邁尼

    读音:Gāmàiní景颇族姓氏。汉意为 “勺”。本氏族名,或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 读音:wú【源】 见《直音》(21)。浯水,亦名清河,源出山东莒县浯山,当以水为氏(60,62)。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浯),水名,在琅邪,以水为氏。”浯水,一名清河

  • 读音:Bài/Bay【综】 源出不详。山西代县有此姓(335)。

  • 呼爾哈禮

    读音:Hū’ěrhālǐ【综】 清镶红旗满洲闲散说色之妻为呼尔哈礼氏(260)。

  • 士正

    读音:Shìzhèng【源】 见《姓苑》(9,63)。《姓氏词典》 引 《姓解》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读音:Chǔ【综】 《爰书》有杵姓,见《渔洋说部精华》(63)。《姓氏词典》引曹玉林、鄂木尔《新编注音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色勒傑

    读音:Sèlèjié【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伊兰费尔塔哈村(23,63,180,260)。【变】 一作〔色尔杰〕(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伊兰、费尔塔哈村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